北京公益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转帖,搜索出来了一个关于身前击球的好文章

    雷哥 已有 268 次阅读    2012-09-06 07:38
    该讲 身前击球 了,但我又觉得上一篇中"(2)发力的肌群的联结关系 "还该给球友们点睛一下,温故而知新吗。 简而言之,大肌群协调发力的关犍是"用腰背抡肩,先转腰後转肩"; 相反,忌讳的是"只会用小肌群"-尤其是上臂肌群,"乱甩小关节"-肘 和腕(尤其是手腕)。 利用关节的刚性来保持挥拍中的能量,其简化的具体做法是:从挥拍 的一开始就让脚->手一路上的关节都保持一定的紧张,特别是小关节 -肘和腕。而大关节-腰和肩不单保持一定的紧张,还要按"先转腰後转肩" 的次序发力。特别是初练节段,若不会利用小关节,就别用,且多做 拉球(弧圈\小上旋)练习,宁僵勿松。当然,最後练熟了,就得要求 "能紧(挥拍时)能松(引拍时)","能张能驰"。 正题: 2。为 身前击球 做引拍。 (1)"身"指的是甚麽? 有的教练说"身"是指身体的胸腹平面,也有的教练说是双脚(掌) 所在的连线(实际,更确且地说是以双脚(掌)为腰,所围住的 四边形区)。以老K的体会,"身"指球手整个身体的重心--屁股所在 的位置,可能更全面些: 准备击球时,包括引拍动做节段,全身的重心--屁股与胸腹平面的 重心都不会移到双脚(掌)四边形区以外,否则,球手就摔倒了。 发力挥拍节段,全身的重心--屁股有个大至上从右腿向左腿(右手 持拍)的转移。胸腹平面由於转腰可能扭曲成个曲面(即双肩的连线 与髋关节一线不在同一平面里),而且胸腹面的重心和全身的重心-- 屁股往往会移出双脚(掌)四边形区的支承范围。这样球手实际上是 在利用本人全身的重心抡动而产生的巨大能量去击球(如专业球手杀 (冲)高球)。但是如果球手在击球完成後,还不能把重心收回到双脚 (掌)四边形区的支承范围里,就必摔无疑了,他们的解法是把右腿 (持拍手同侧腿)向前跨一步,抓回身体重心。当然这种大力击球後 跨步抓回身体重心不是每次发力都用,且多见於中远台。 所以说, 身前击球 是指在身体的重心--屁股前方击球。当然如果你不 把屁股看成物理上的质点(没有大小,没有体积),会说:废话!没 谁在屁股後面击球!那麽,说 身前击球 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 击球,更清楚点吗? 明白了 身前击球 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後,还有两个问题 必须清楚,他们是" 身前击球 与引拍的关系"以及"肚脐前方的击球点 的定义"。 分述如下: (2) 身前击球 与引拍的关系 引拍就是向後转腰,伸肩拉臂,一为击球让出空间,二为击球时要 收缩的肌肉做好充分的伸展。引拍是击球的"生母",引拍几乎80% 决定了击球的质量,剩下20%是由大肌群能否协调发力决定。引拍不好 ,大肌群协调发力再好也顶多是亡羊补牢。引拍可以说复杂到可以单 出一本书,而我们这里也只谈引拍最重要的一点---以为 身前击球 服务 为目的。 引拍之前球手要做的是判断来球,并决定如何回击。 --(下面谈的引拍先不考虑乒乓台的阻档,以乒乓球的中台正手击球 ,网球的正反手击落地反弹球为主要例子,用羽毛球的头顶扣杀做 辅助说明。) 引拍的第一步是步伐调整+站位选择,第二步是向後转腰,第三步是 伸臂拉肩。此三步的重迭比例很大,还有人是三步合成两步或三步 合成一步,也不好说谁更正确,必竟乒乓的节奏太快了。 但只要把第一步的步伐调整+站位选择做完,身(肚脐)前击球的点 就几乎再难变了。我先说我自己沿用的引拍三步法(见上一段)吧, 当第一步完成後,还没开始向後转腰时,肚脐前方的位置就应该是 挥拍击球时的触球范围(注意,是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点)。 如果,仁兄您把向後转腰几乎和第一步合二为一地完成了,或连伸臂 拉肩也同时做得差不多快完成了,那麽您以後做挥拍击球时的触球点 (范围)的地面投影就应该基本落在两脚连线的中线上!!!我一点 都没夸张。 这个身(肚脐)前的击球点,一般业余球手打了30\40年球也不知道, 大至有几个原因: * 很少亲临先场,观察到专业球手的基本功训练 * 总是从电视的比赛镜头中学人家的动做,缺乏全身各角度的观看 * 很多中国快攻选手的动做很小,比赛的节奏又快,即便用慢镜头重放,也不易看明白 。 * 不少业余球手总盯住转业高手的拉弧圈动做,把人家拉球动做的" 裹球"(我爱叫"微调")起始点,错当成发力点(下面有对"裹球"的 更深讨论) 先让我学学业余球手的不正确动做,再分析分析专业球手的动做, 让您对 身前击球 有个更深的认识。 业余球手中很多把击球发力点放在右腰(右手持拍)旁边,又多用 手腕甩动发力,看上去象是因为腰带系得又紧又久,把腰侧面磨得 又红又痒,而不住地用手使劲地挠;我们的教练戏称之"擦屁股", 可见其错误的严重。 专业乒乓球手的中远台发力进攻动做,我已经边讲边分析过了,只再 推鉴几个动做完美的让大家欣赏。打中国式快攻的,首推江嘉良, 如果他的镜头不好找,您还可以多注意玄静合和其他韩国生胶选手的 正手进攻,44界的男单里,原中国队的何志文,这些球手的中台进攻 多,动做又非常舒展,赏欣乐目。打亚洲式弧圈的,老金和老马绝对 是坐头两把角椅,王励勤的正手前冲也很典型,但王的正手高吊和对拉 ,由於打法原因--下面会讲到, 身前击球 的特征不太容易看出来, 同样由於打法原因,欧式弧圈和王浩的反攻动做, 身前击球 的特征也 不太容易看出来(但也有特明显的,如老普,小萨,还有"大马祖诺夫"-已退役了)。 但我不明白,为甚麽日本的两员守球大将的反攻动做中, 身前击球 的 特征却非常容易看出来,有44界男双半决赛录相的球友可以一览无遗 地看到,1。甚麽叫 身前击球 ,2。甚麽叫大肌群协调发力。我只能用 4个字形容这俩小日本ㄦ的发力--完美之极!super!owesome! 再稍微聊聊网球的击球:其 身前击球 比乒乓更明显,主要原因是网球 的节奏慢,球手有足够的时间做充分的发力,另外网球太重了,不 讲究发力根本不可能嬴球,不讲究大肌群协调发力也会让小关节容易 受伤。只提醒球友们注意网球手在正手位的正手击球站位:双脚连线 与底线的夹角比乒乓球手的更多时候接近垂直,即更多时候侧对底线 ,有点象用侧身(台湾球手可能称之"闪身")击球的站位来打正手位 来球。乒乓球中侧身击球力量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侧击球的站位能 避开球台的阻挡,也更容易在身前大力击球(特别是侧身打斜线)。 网球的反手击球分两种,单手握拍和双手握拍。双手握拍的反手击球 与正手击球在站位的角度和动做幅度上基本对称相当,不用多说。而 网球的单手握拍的反手击球(击上旋球,有点类似乒乓的反手弧圈, 但比乒乓有力度得多)就值得多说几句。先看看专业ATP球手的动做: 站位时双脚的连线於底线的夹角绝对大过90度,完成引拍时球手几乎 是背对球网,然後直臂挥拍击球,击球点一般选在右(右手持拍)膝 上方,而右(右手持拍)膝上方的地面投影已经越过了两脚连线的中 线!!!我称之为"超 身前击球 "。 ATP球手必须这麽做是有原因的:正手挥拍击球时,身体重心这一大轴 相对基本固定(当然,身体重心--屁股也有右腿->左腿的移动),而 肩这一小轴,从右(肩的所在方)向左,跨过大轴(造成胸服平面的 扭曲),然後再收住。而反手挥拍击球时,而肩这一小轴,已经基本 在大轴的右方了(ATP球手当在引拍时会尽量向左转肩扭腰,使肩部 最大限度地靠近大轴,如过柔韧性特好,肩部还有可能转到大轴的 左方一点),却还要向右发力挥拍,然後再收住。这样,反手挥拍 击球的收拍就比较吃力。所以,有正手做"向心运动",而反手做 "离心运动"的说法,并非耸人听闻。 羽毛球的"头顶扣杀"其实并非在头顶击球,而是在头的前上方,且 羽球拍长,击球半径大,也不妨称为"超 身前击球 ",想想天王赵建华 的"头顶扣杀"好了,他触球的一刹,身体弓得象只炒熟的大虾,绝对 的"超 身前击球 "! (3)肚脐前方的击球点的定义--"裹球"?"微调"?"咬球"? 专业速成--之三--"裹球"("微调"?"咬球"?) 甚麽是"裹球"?老k的非严格定义是这样的:为了产生更多旋转,或是 为了(同时)造出更柔和的越网弧线的一种加转技术。纯物理地说, 就是想办法让来球在挥拍弧线上能多驻留一些时间。(老k简称为沿长 驻拍时间)。 "裹球"在拉弧圈中有个别名叫"微调",因为,拉弧圈作为进攻手段, 有较快的挥拍,驻拍时间比较短(但比快攻要长),在相对较短的 范围里沿长驻拍时间,象"微调"吗? "咬球"也是"裹球"的另一个代号,多用在较慢的造旋转动做的解说中 ,当然也有的教练让学生在拉弧圈时注意"咬住球"。 总之,"裹球"有两个目的, 1。为了产生更多旋转,这容易明白; 2。为了(同时)造出更柔和的越网弧线,这有点不好说清楚, 本来吗,甚麽叫"柔和"呢,多"柔和"才算"柔和"呢? 给您举两个例子: 例1。马文*革的(尤其指前冲)弧圈与罗斯科普夫的(尤其指高吊) 弧圈相比,老罗的就比老马的要柔和得多。因为,老罗的弧圈既转 又相对较慢,而老马的弧圈却快如闪电且旋转相对较弱。 Reflex 44界的录相带,老马淘汰kreanga的一仗,老马为了求快, 求猛,求凶(老马的风格)仅在第5局所选播的所有球中 (7:8-21 :17, 选23个球),就有6次拉球弹网出界 (即kreanga所得的17-8=9分中,有6个是老马的主动使误!) ,而kreanga在所选播的2局多点球中才有6次在相持球中击球触网, 其中还有1次得分。老马与kreanga和老罗的弧圈相比,"凶猛"有余 而"柔和"不足。 就这个意义而言,"柔和"的越网弧线是指,有足够旋转且速度相对 较慢的弧线! 例2。有t某人说老k只会穷讲,虽然讲得不赖,但一定球技不灵, 就象t某本人一样嘴厚而手澜。t某先夸我讲得不赖,"但"马上又说 我球技肯定不灵。这一保一贬的转变之快,不逊於老马,其逻辑之 贫乏,就如同"有奶便是娘","秃头一定是和尚",根本不懂甚麽叫 "迂回",甚麽叫"曲线",更别说"柔和"了。而三分劝人就很懂"柔术" --打油诗,"棺材板","留言簿"--曲线救场,谁也怪他不得。老练! -------------------------------------------------------- 怎样"裹球"? 要说简单麽,就两条: 第1,拍子要对球有一定的压力。旋转来自磨擦力距,磨擦力又与整 压力成比例,所以很多球友总喜欢以"(磨擦)薄"取转,却常常失误 ,就是没把拍子对球的压力放在首位!!! 第2,合理分配回击中的速度与旋转的比例 也即,拍子在磨擦球时,如果对球的压力大了,磨擦力距中的力臂 就小了,那又如何加大磨擦力距对球所造旋转的功效呢?先给您两个实例。 实例之1,汽车上坡。汽车都有两个动力指标:功率--马力,单位距离 上的扭距--torque/inch(下简称扭距)。功率是汽车的最大的能量 输出能力,扭距是汽车克服磨擦,克服自重的做功能力。如果选一量 轿车(房车)和一量小型卡车,他们有相同的输出功率,相同的自重 ,相同的新轮跆,不同的扭距。让他们同时起步在平地赛跑,轿车嬴 ;但如果让他们做上30度斜坡的拖重货赛跑,肯定卡车嬴。那是因平 路上,汽车只要克服磨擦力+空气阻力。轮胎的每次1 inch的转动, 不需抗太大的阻力,轿车的扭距刚好能克服它,卡车的扭距却比所需 的大不少。而他们的输出功率又相同,即卡车不可能有比轿车更快的 engine转速(engine转速决定轮胎转速)。所以卡车轮胎每次1inch 的转动,都白白废了很多力。但在上坡拖重货时,汽车还须克服自重 (分力),轿车的扭距就显不够了,如果拼命加速,轮胎会打滑; 卡车这时强大的扭距就有用武之地了,虽然卡车的转速慢,但每次 转动都极其有效(不会打滑),步步都在加速,当然会嬴。 实例之2, 如果您开过手动排档的车,或用过可调扭距的电钻/螺丝枪 (power drill/screw driver),就不难理解用不同的档来选择所需 的扭距。没有这方面经验的球友,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一量有轿车/卡车 选择开关的汽车,平路时选轿车档,用小扭距,大转速,上坡时选 卡车档,用大扭距,小转速。 那麽把上面的"卡车"原理用到马文*革的拉弧圈上,该是怎样的情形呢? 当来球不是剧转又疾,您又能抢到较高击球点时,相当平路赛车,您 老马一板板暴冲,虽旋转稍弱,但速度无人不叹,您选轿车,甚至 是500cc摩托,都无所谓;当来球或疾或剧转,或您没能抢到足够高 的击球点时,相当上坡的赛车,因为您必需多分些力量去克服来球 (或飞行速度的能量,或旋转的能量,或低击球点带来的相对负值 势能)的阻力,再选轿车,难免欲速不达!Reflex 44界的录相带上 ,您淘汰kreanga的一仗,从第3局7:7选播,2局多点的球 (第3局7:7-22:24,共选29分球,第4局10:10-23:25,共打28分球, 第5局7:8-21:17,共打23分球),您在相持中(相持是指没有一方 明显处於略势\守势),为了快,为了压低弧线,您漏击 (击球砰拍沿,击球滑拍),击球弹网失误,击球下网共13次 (第5局有6次),还另有2次击球触网得分,而kreanga的对应值 分别是失5得1。要是照这比例,您整3局下来,要直接送人家13*1.5=19分! ?您整5局下来,要直接送人家13*2.5=32分!真是开国际玩笑。 您使的是两面反胶,反胶是一量"有轿车/卡车选择开关的汽车", 该选卡车档时要是您不换档是很可能---滑坡的! 换"卡车档"的动做要领:适当减慢挥拍的线速度,保持发力肌群 (尤其指肩部)的紧张,加强挥拍弧线的"抗阻"能力。当球被完全 击出後,迅速放松发力肌群。好比用手撕一叠厚纸,一开始,发力 肌群用力大(纸还未被撕开,阻力大),动做较慢;当纸被撕开, 发力肌群开始加速;当纸被完全撕开,发力肌群开始放松。 -------------------------------------------------------------------- 到了说明为甚麽两面拉和削中反攻的击球动做, 身前击球 不明显的时候了: 这二者都有三个特点:两脚的基本站位很平,自然其目的是为了照顾 左右两边的"摆速"。另外,反手占很大比例(反手发力拉球,反手 的长胶削球),且击反手球时多用反手站位(右手持拍者,右脚前於 左脚)。再者经常打来球的下降中後期(削球,或拉高吊弧圈)。 正是这三个特点,让正手的 身前击球 不明显。 插一句,现代的高吊弧圈比60,70年代的高吊弧圈有很大差别,以前 的高吊弧圈,越网高度很高,而现代的高吊只是弧线的相对(前冲) 曲率大,越网高度并非一定很高。有时高吊和前冲真的不好分。象 小萨反拉对手的抢攻(拉),您说算高吊还是前冲呢?所以我们这里 暂且把击球点相对较低的(明显低於球台的),叫拉高吊吧。 我上面说过, 身前击球 的击球点(范围)的投影应在引拍结束时两脚 连线的中线上。我为甚麽把球点强调成一个范围呢? 就是指拉弧圈时的"裹球"所占的驻拍弧线!!! 从上面的"卡车"原理,不难得出这样的"对拉弧圈"解法:当需要克服 来球带的较大阻力(或飞行速度的能量,或旋转的能量,或低击球点 来的相对负值势能)时,应多做"裹球",即应换用"卡车"档--即适当 减慢挥拍的线速度,加大"裹球"所占的驻拍弧线一段的"扭力距"。 不妨把拉弧圈的挥拍弧线分解成如下重迭的3段: 1,从挥拍起始点到挥拍终点--a 2,从换用"卡车"档开始到球被击出--b 3,球在拍上驻留时的轨迹(弧线)--c ---------------------------------------------->time (s***)-----------------------a (end) ---------b -----c 关键就是弧线b的长度,原网页 已由百度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为了确保弧线c被包在弧线b之内,球手肯定 要较早应换用"卡车"档--(弧线b比弧线c早开始),而弧线c是真正 "裹球"所占的驻拍弧线。弧线c长,则必然要求弧线b加长,如拉高吊 弧圈;弧线c短,则弧线b不需很长,如拉前冲弧圈;弧线c极短,几乎 缩成一个点,如中国快攻,基本不用换"卡车"档。我本人的弧线c长度大约是:拉高吊弧圈,10-20cm;拉前冲弧圈, 5-10cm。(从我练球的录相上测得)我本人的弧线a的范围大约是 100-150cm。但弧线b的个人性更强,拉球稳定性高的,弧线b相对较长 ,拉球凶的,则弧线b较短。 所以,拉弧圈时的 身前击球 的击球点(范围),应算弧线c才合理!!! 把弧线c选在身(腹前)前,更易於发力!!!!! 有的时候弧线c会被球手拉得特别长(当然弧线b也特长),常见於削 球手为反攻寻找机会时的第1板拉球,因为此时球常常在下降後期, 为了造较弯曲的回球弧线,弧线c必须加长,甚至特别长。另外在回 拉长胶削来的又转又沉的下旋时,特别长的弧线c也会常常见到。 ---------------------------------------------------------------- 说到了拉下旋,就不妨多说几句,尤其向徒兄抖两句狂言,也顺便 讲讲专业,业余与球迷的区别。 除了打削球或对手爱推(削)下旋,每分球中顶多只有一板拉下旋, 之後双方进入相持,再拉下旋的机会就很少了。 但就是这一板拉下旋却是体校球员每天必练的项目,往往一开始练 组合技术,教练总会先说:"好了,下面开始,发下旋,然後从下旋 打起。"也叫打"搓攻"--先用下旋控制,然後找机会进攻。 正是由於这一板拉下旋是打"搓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又是一分球 从控制到攻防\对攻的衔接,谁都失误不起。如果您失误了,您平时常 练的所有其他攻击技术都用不上了。特别是现在,发下旋球的使用率 极高,不会打"搓攻"就等於不会打球。当然发上旋球也是一种变化, 一旦对手识破了, 强攻你,就把发球的优势尽失,跟高手对阵,发上旋绝对是一种很大 的冒险,特别是高手们都特别注意对上旋的强攻,而你上旋发得再好 ,其速度+旋转也不能达到弧圈的水平,90%构不成威胁。 再说这一板拉下旋的目的,如果对方控制得好,您又能有起板的机会, 这一板拉下旋的标准一是要转,二是要低(要先保证能过网)。要 转容易(下面马上说),但要低不容易,却有不能不低。您看小萨 反拉对手的一板拉下旋已经成了杀手犍,下界世锦赛极会成为潮流, 谁敢不低。有不少球友喜欢这一板拉下旋打上升期或高点期,即拉 前冲弧圈,如果对手的下旋没控制好,回球较高,旋转又明显,您 的步阀又能到位,那问题不大。但仍要冒拉前冲球,易弹网 (前冲弧线低,弧线又不"柔和"),易出界(这一板拉下旋,基本 都在近台,前冲的速度快,而球台只有2。77米长)的风险。另外, 下旋球在高点期的曲率变化特别大 [注1](比不转球,和上旋球, 高点拉球,需要有充足的训练来保证判断准,动做熟。所以您注意 看专业球手,这一板拉下旋基本都是在球台高度(76厘米)左右拉 小高吊,"加"转,又易控制弧线高度。而拉高吊是在下降期,球手的 重心自然比较低,对下旋拉高吊的重心起幅稍大。难怪有的球迷总 觉得这一板拉下旋只要腿上多使点劲(拉球甚麽时候腿上不使劲呢? 拉上旋,拉弧圈时,腿上的劲还使得更多呢!腿上多使点劲--都是 废话!),而不用管手上动做(我下面证明给徒兄看,这一板拉下旋 的手上动做特重要)。 请您看完下面证明,哪怕您已经忘了或没学过流体力学,我保证您 能看明 白,没时间?您起码看一眼结论! [注1] -------------------------------> -------------------------------> --------->0--------------------> -------------------------------> -------------------------------> 图中的球悬在向右流动的空气(流体)中静止,根据"运动是向对 "原理,可以把图看成,一个球在静止的空气中向左飞。如果球不 带旋转,球上下受的气压相等,球只受重力。如果球带旋转(设为 顺时针旋转),球体表面会因空气的粘度,带动球表面附近的空气 微粒一起做顺时针旋转。则相当於球上面的空气会加速向右流动, 而则球下面的空气会减速向右流动。根据泊努利(bernoulli)定率 可推导出,流体速度大的位置压力小,流体速度小的位置压力大 [注2]。则球上下受的气压会有差别,球会受一个向上的升力 (再把空气阻力加上,准确地说,受一个向上偏右方的升力)。 而上图用相对运动的角度看,就相当於,右方的球手向左方球手 击出一个下旋球,球会受一个向上偏右方的升力。同理,如果球 带逆时针旋转,就相当於,右方的球手向左方球手击出一个上旋球 ,则会受一个向下的"反升"力(再把空气阻力加上,准确地说,受 一个向下偏右方的"反升"力)。 另外,还必需考虑的是,当球从台面弹起的瞬间所受的磨擦力。即 下旋球受一个向後方的不太大(因为下旋不会特别转)的磨擦力, 为球减速;而弧圈(上旋)球受一个向前方的很大(弧圈很转)的 磨擦力,为球第二次很明显地加速。 ************* 结论: 下旋球受向上且偏後方的升力,上旋球受向下且偏後方的"反升"力, 再考虑球从台面弹起的瞬间所受的磨擦力,球手会感到:下旋球发 "漂",不往前走,而上旋球一个劲往前下"钻"。 ************* [注2] 泊努利(bernoulli)定率的验证 1。在行驶的车内吸烟。如果把车窗开一小逢,则车内的气流基本仍 为静止,速度是0;而车外的气流速度大过车内。所以车内的气压较大 ,烟往窗外跑。2。在室内,把一张纸条,平平地吊在下嘴唇下放。 用嘴向外吹气,纸条上方的气流速度大,而纸条下方的气流速度基本 仍为静止。所以纸条下方的压力大,气压会把纸条托起来。 现在您该猜出我为什麽说,下旋球在高点期的曲率变化特别大了吧。 就是因为其升力由於旋转的减弱(下旋本来就不可能特强)而减小, 到了最高点,重力的作用占了绝对上风,球好象突然往下掉,下降期 的弧线比上升期陡得多。同理,上旋球所受的力("反升"力+重力) 从球弹起就基本上非常"团结"地往下拽球,且"反升"力的持续性也 很强(上旋一般比下旋强很多),所以下降期的弧线和上升期弧线 都很平滑。 下旋球在高点期的曲率变化特别大,是不是说下旋球很可怕呢?恰好 向反。下旋球的飞行速度慢,又有升力作用,下降得又比上旋慢, 根本没理由怕他!再说对下旋的一板拉(上旋)球,其实并不改变球 的自旋,只该变其飞行方向。对下旋的一板拉(上旋)球,其实是对 来球的"加转"过程。只要能有足够的"迎前"(因为下旋球不往前走) 动做,把球"咬住"(给球足够的"正"压力),拉下旋是件容易的事! 再有,乒乓球中的下旋比网球的下旋的威力小 得多,因为网球当球在下降期回落到地\台面时,就已经绝对没救了, 而在乒乓中,只要来球够长(出台球),您有足够的时间在低於台面 的高度(同时旋转也弱不少)回击。 同理,对上旋来球的削下旋,也并不改变球的自旋,只该变其飞行 方向。但球不可能对来球"加转"(削下旋动做不可能造出比拉弧圈 动做更多的旋转),而且有对来球的"减转"作用,特别是当上旋来球 速度快,又特"下钻"时,削球能否把来球"咬住"是个很大的未知数! 即然下旋不可怕,哪为什麽业余球友拉下旋老是不稳定呢? # 总想拉高点期,动做又不熟练。 # 对短且出台的下旋,不敢"迎前",怕磕到台子。 # 上身不够前倾,总是依挥动手臂的力量去"咬球",且击球点太靠近身体。 还有一个原因,即使专业球手也觉得难受。当下旋来球的旋转不好 判断时(即来球到底有多转),很容易失手。高手们有的还特别会 利用这点:搓个很低的不(太)转的下旋,让您拉球出界,或搓个 加转的较高的下旋,您放心又放松地一拉,滋溜,下网了!搓下旋时 ,搞转\不转比较容易---动做小,球的线路短。所以,一定要做及时 的准确判断。(拉弧圈时搞转\不转就不吃香了,动做大,线路又长, 有经验的球手一般都能判断得出,即便判断错两三个,一会ㄦ也就 适应了。) 所以,判断准确,并对应地调整拍型(拍子的迎球角度)是拉下旋球 的头条大事,大到连大肌群协调发力都可以放到第二位(因为,如果 拉下旋不要求一板杀死对方,只求低和转是不需要出太大力的)。 所以,听有人说,下旋强就在拉球时腿上多使点劲,而不用太管手上 动做???(我老K在换新\旧胶皮时还要在手上做很大调整呢)云云 ,不得不为他还没走过打球者不擅调整拍型的"初级节段"而稍感遗憾 ;还有"兜"底击下旋的玩笑论点,简直象瘿鹉学戏,八里地外一听就 知道是耍把式的。看看44界老瓦切掉老普的一场球好了--老普的挑 下旋,老瓦的点下旋,有谁"兜"底吗!? 我这"专业速成"也快说完了,这许许多多字也都是老K一下下敲进去 的,目的就是帮助业余球友,能尽量改掉与"球理"相背的坏毛病。 等到您练好了,在球台前一出手,别人就会猜"这位以前可能经过 专业训。。。",那就算我没白废"口舌"。而且到那时候,您如果 把自己打球的心得贴出来,也会让"业"郎们觉得您是在做research! (^_~)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