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物
一名工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既是全国最大的乒乓球专业论坛精英乒乓网的新闻版资深版主,也是北京《乒乓》杂志南京特约记者,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众多国字号球手、世界冠军都是他采访的主角。他就是瞿嘉骥,南京工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名大三学生,他的故事,彰显了新一代90后大学生别样的追求。
缘起:闯入乒乓新天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痴迷乒乓球运动到成为专业杂志的特约记者,瞿嘉骥把原因归之为兴趣,事实上,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利用平台去表现自己和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除了打球外,评论乒乓球新闻、赛事都是瞿嘉骥的强项,在大学两年多时间里,他几乎看了每一场直播的球赛,有时电视台不播,就到国际乒联官方网站上去看。2011年2月,瞿嘉骥毛遂自荐,成为精英乒乓网的新闻版版主。在他之前,很多人在新闻版因为吃不了那份苦,做不了多久就放弃了,但瞿嘉骥不同,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认真浏览每一个帖子、策划每一项活动上,也总能把和乒乓球有关的小事写得活泼生动,富有新意。正是因为如此,精英乒乓网的站长王彦军把他推荐给了北京《乒乓》杂志。
跨界:兼得鱼与熊掌
5月,国际乒联中国公开赛这场乒乓球世界大赛在上海滩“开战”。结束了数天的采访和摄影工作,瞿嘉骥略显疲惫。但难掩他心中的激动:“能追踪报道如此高级别的世界大赛,我非常激动,虽然自己还发着高烧,但是比起这一周的收获,一切的苦和累都是"浮云"!”瞿嘉骥近距离观看了每一场比赛,拍下了运动员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同时采访了诸多世界冠军和国字号教练,“这是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瞿嘉骥接触到不少乒乓球界的名人,也学会了不少道理,“球品如人品,做任何事情也都是这样,执著心、责任心,是人格的魅力;胜不骄、败不馁,是成功的基石。”
瞿嘉骥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永远很高。他相信“鱼和熊掌亦可兼得”,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在乒乓球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大学期间,他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获得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多次校级奖学金。用他的话来说:“学生的本职是学习,学习和爱好齐头并进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缘续:乒乓创业梦圆
这几年,瞿嘉骥光花在乒乓器材上的费用就有上万元之多,但是他从来没有向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因为他有一本“乒乓创业经”。从大一下半学期开始,他就与上海两家器材店进行合作出售乒乓器材。当然,创业之路布满荆棘,有一次他接到一笔大单子,要做100块乒乓球拍供少儿基础培训使用。整整两天,他废寝忘食地扑在这些拍子上,当他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后,自己却因为过度接触胶水背上长满了疙瘩,打了一周的吊针。
“我的创业经历和那些成功的大学创业者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说实话,我把这段经历当做是一种锻炼过程,并不是仅仅为赚钱,我享受这一过程。”瞿嘉骥说,创业让他越来越感觉到大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现在的我再也不是那个一遇到事就乱抱怨的人,我学会了理性分析,处事也更加成熟。”
“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身上的责任也就多了,我再也不是父母怀中被溺爱的宠儿,我应该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那样活着。”这个21岁的少年就这样笑着,将经历过的起伏,如此风轻云淡地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