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益乒乓球俱乐部
-
时下流行的,多是大刀,少见几块直拍,这几块直拍中还多有“横打”,传统的左推右攻似乎仅见于老一辈的球手——这里的奥妙能说出几分?
现代乒乓球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直拍的反手成为了“软肋”,所有“调正压反”、“压反手变正手”和“推、侧、扑”,其实都是针对这个矛盾在“以长攻短”或“扬长避短”。皆因推挡这项技术受生理结构限制,虽稳健有余而攻击力不足,最多只能作为中性技术;而直拍反手的进攻性技术——反手攻也同样受动作结构限制,难学难精;于是乎在经历了多年的阵痛之后,以刘国梁、王皓为代表的“直拍横打”成为了直拍复兴的希望,但是,彻底放弃推挡的王皓和推挡结合横打的马琳却总是难以逾越大力(也是“大刀”)这座高峰。国手是业余爱好者的流行风向标,直改横似乎成了一种趋势。
且慢!在业余爱好者中间,这个“短”和“软”就未必有那么明显,甚至几乎看不出来!因为,你的对手——即使也随潮流用“大刀”,攻击力总不可能达到“每击必中,一击必杀”吧(那么**的能力最起码该进专业队了,还在这儿陪你我这些“业余”爱好者玩儿?),天天盯着你的反手(地球人都知道),还不把你的反手磨练得“皮糙肉厚”、“抗打击能力”超强?,所以在很多业余爱好者中间,反手往往显得比正手强。
所以,根据自身实际,修修补补,消除技术体系的“短板”(“木桶理论”),加强“杀板”成功率,不失为一个办法,虽不时髦,却很实用。在一般直拍爱好者中,有几人能有像马琳那样的全台正手抢攻的步法、体能和超强的手感?又有几人能像王皓那样从小放弃推挡,专练横打?
反手位,每球都用反面攻或者一味地强行侧身肯定是不现实的,如果推挡有个七不离八,反手位就不会成为明显的漏洞,站位就能比较“定”,省力地护住全台。至于推挡的“软”或曰攻击力不足,也没那么可怕,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力量不是取胜的唯一因素,你可以用推挡的速度、节奏“变化”来化解对方的攻势,引诱对方犯错误。
推挡其实可以分为“推”和“挡”,只是由于动作基本相同才合称的:一般地说在上升期借力击球为“推”或曰“快推”,高点期发力击球为“加力推”,减力为“挡”,合理地调节变化击球的力量和时机,不光能稳健地回击来球,也能使对方失误。
前面所讲的是基本的推挡技术,要求板面尽量垂直于来球的方向,板形近乎垂直于台面。而当掌握了这些基本技术,球性熟了,就可经练习一些衍生的技术,增加推挡的变化:挤、侧切、半推半搓地“拱”、“撩”等,这类技术板面与来球方向不垂直、板形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吃球不实,不怎么借到力,要求有更好的手感。
倘若是反手有这么一手如封似闭轻巧飘逸的推挡,那还是“短板“吗?简直就是一堵橡皮墙啊,对方稍不注意,寻机来个反面弹打,那还不“技惊四座”!嘎嘎……
当然,如果兄弟你胸怀大志,要改横板或者向专业队看齐,期望有大的突破,上文当作废话可也。
收藏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