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kaiqiu.oss-cn-beijing.aliyuncs.com/http://www.kaiqiu.cc/home/attachment/201301/23/6892_1358912786ccmQ.jpg)
精英保定飞天乒乓球俱乐部
-
有感于现在的正胶打的人少,器材选择也少,所以借着刚用正胶王的兴奋劲头,写些自己对正胶器材的理解,一孔之见,希望和大家多交流。
我是07年开始打球,开始是直板单面正胶,09年开始摸索横打,一直都是野路子练,一天1-2小时,偶尔也看看教学视频,水平基本属于菜鸟,期间当然也换过一些器材,从底板到胶皮甚至到打法都曾经迷惘过。和很多朋友一样,想着用什么底板,哪种胶皮,多厚的海绵才合适,去各种论坛潜水,说法很多,但是都找不到一个答案(前段时间还看到说用5木打正胶),现在想来,其实这种情况很好理解——正胶对手感要求太高,各人的情况不同,感觉也不同,照别人的习惯去选自己的配置,当然总觉得别扭。
我最初的配置是剑中王配1.8的龙影,因为没有比较,用了快2年也没发现什么不好(后来才知道07年的龙影和之后的不一样),09年开始想换板子练横打,于是换了纯的行货CL,之后开始调整套胶,正胶用过老的651,老的652,新的龙影,388-1,TSP和802只是借朋友的试打过,横打用过狂三,天翼,小蝴蝶和银河的金星。2010年开始用老红双喜纯木,胶皮基本锁定老的651,海绵换成了1.5的GP3,横打一直在用银河的金星。
回头看看,基本上还不算烧吧,没怎么花大钱。呵呵。
大家对于正胶的一个讨论的焦点是怪和不怪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认识是这样的:为什么选择打正胶,因为正胶有正胶的特点——不吃转,推球下沉,速度快。其实速度快有2个含义,球速快(包括1速2速),节奏快(上升期击打),而突击等正胶的特点技术也是基于正胶胶皮特点之上的。所以,我觉得正胶一定要有正胶的特点,这个特点不能没有,比如象TSP和802太正了,特点不明显;也不能太过,过了就不是正胶是生胶或者长胶了,对了,我一度也打过1MM的C7,那个,是相当的沉啊。
那么如何出球才会怪呢,我的理解,一个是胶粒的长度,一个是海绵的厚度,胶粒越长越怪,海绵越薄越怪,这个打长胶的比较有经验。其实第一是应该是胶粒越容易形变越怪。正胶的胶粒长度是受限制的,那么如果用的胶皮很硬,海绵就应该软一些薄一些,如果胶粒比较软,那么海绵就应该适当厚一点。还有一点,透板的一定下沉,因为透板相当于没有海绵,直接作用的是板的力量,如果是反胶皮的大力扣杀,透板了一样沉。
再说速度,换了大球,很多人说正胶没速度了,我的理解是说球速慢了,小球的时候一板过去真的能看不清球,大球是很难做到了,那么大球的时代,正胶应该突出节奏快,节奏这个东西要有慢才有快,所以大球时代,正胶不能一味走凶的路线,要变化(当然这个我的看法,仅限在业余圈)。那么套胶和底板的选择也应该围绕这个思路,比如说,摆短要真的短,不发力磕的时候要表现的弹性小,球不走;而发力就要快,要沉;借力的时候要飘,要快,这样才能出变化,出特点。
围绕这个思路,我觉得比较好的配置是老651的胶皮加1.5的GP3加老红双喜的7木,这个配置的快和怪是出在底板上,1.5的非常透,攻的时候可以板板透,7木手感很柔和,老651的胶皮硫化程度很高,硬,不吃转,摆短挑打突击都非常舒服;弱点是要求发力好,不然攻击力较小,另外挡弧圈要求手感要好,这些都是1.5的软海绵带来的负面影响。只能通过战术调整弥补。
正胶王是另一个思路,它胶粒比较软含胶量高,比较容易形变,海绵很韧很软,容易透板,比较有正胶的特点,2.0的海绵挡弧圈很舒服,借力也有威胁。海绵厚了制造弧线也容易一些,突击挑打都不错,弱点是搓球冒高,借转和制造旋转有点怪,今天练球对手说搓切过去的球有强烈的侧转,估计是和软胶粒有关系,还想不太通。其实我换正胶王主要是因为我的651边上破损掉粒比较严重,自己技术又久无突破兴趣日减,想换个新胶皮提提兴趣,没想到用下来还是比较惊喜的。
之前听过正胶王怪,用下来没觉得,估计自己一直就走的怪的路线(正胶的特点什么时候被人说成是怪了呢),这个还好,呵呵。昨天看世锦赛刘国梁说一个明星选手会毁掉2代人,意思是模仿是出不了高手的,估计打CL,TSP的很多人也是从刘国梁上得的启发,CL我打过,打不好,那个真是要发力好的人用,也有说刘国梁正胶海绵是TSP特制的44度,以此得出正胶海绵要硬,其实那个44度,估计除了他谁也透不了。虽然说器材都是末道,技术才是王道,但是业余打球也就是为了乐趣,顺便锻炼锻炼身体,器材合适了,打的顺手了也开心不是。希望我的一点体会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共同提高。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