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协会
-
本山“大叔”最近有点忙,当然也是“烦忙”。黄金和“下架”之说,似乎正像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一样,大幕一开一闭,谣和造、辟和批几乎同台上演。
别看本山“大叔”20年前就进入了脑海,但对2011年建成开业的,由刘老根会馆和刘老根大舞台组成的刘老根文化广场还真印象不深。
只是最近有报道说刘老根会馆已经歇业,而且牌匾也没有了踪影。出于好奇,也算自助小游,2015年1月9日上午,来到了位于前门南面、珠市口东大街的刘老根文化广场。
刘老根文化广场,其实就是“一吃一看”组成,正像仿古建筑屋顶醒目的“吃大席、看大戏”,道出了文化主题和内涵。因为上午没有演出未能走进“大舞台”;而要体验一下“吃大席”也已经成为梦想,看到的只有“铁将军”把门,正门上方“刘老根会馆”的匾额确实没有了,“大席”完全出于停摆歇业状态。
刘老根文化广场,是本山“大叔”艺术成就和财富积累的象征。不仅建筑、色彩、人物红红火火过大年的特点,就连所有的广而告之的内容和语言特点都是本山“大叔”形象的再版,当然《刘老根文化广场》、《刘老根大舞台》和已经不见踪影的《刘老根会馆》,也都出自本山“大叔”“御笔”而且有相当功夫。
《刘老根会馆》的“下课”有两个看点:一是反应很快。近年来中央一系列反腐措施和规定,明确要求的是政府公务人员不得进入私人会馆消费和严禁在风景区内比如故宫里建设“会馆”,并没有要求不准在商业娱乐街建设像“刘老根”这样的会馆;之所以很多会馆自我倒闭也完全属于市场调节的门可罗雀。而刘老根会馆由于地处绝对黄金位置,再加上名人效应,据说一直以来天天爆满的情况下,本山“大叔”自动听组织的话,在2014年上半年就摘下牌匾,不能不说是一种自觉革命的行动。二是暗度陈仓。既然摘下了《刘老根会馆》牌匾,为什么又换上了《刘老根东北菜》“幌子”。看所有报道并没有这个细节,只是我在搜索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人在2014年5月拍到了代替《刘老根会馆》的《刘老根东北菜》,也是本山“大叔”“御笔”,不同的是由右至左而写。可以看到会馆主人当时的心态和暗度陈仓的城府。
对于本山“大叔”的是是非非,本人一向不参与,也没有任何资格推论评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老根文化广场的建设,自始至今都存在着非议和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占压破坏了距今近300年的“晋冀会馆”。
在我逗游的一个多小时里,有稀稀拉拉的游客驻足拍照,望着建筑交头接耳似乎在探讨什么;即使有个别车辆进入,门卫也要严格盘问,必须应主人电话许可才能进入,给刘老根文化广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与几年前刘老根会馆开业的红火场面,不仅有演艺届大腕还有着军装的名人站台,更有上级通知封路的耀武扬威相比,这里显然已经像三九寒天的冷清。
《刘老根会馆》的牌匾是有形的,虽然已经摘下,但不论放在哪里也很好找到。唯一难找到了或者说留在人们内心的“牌匾”,特别是为当年揭牌站台摇旗呐喊的人们,当下是“多大、多重”只有自己知道,在刘老根文化广场和前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是难以寻觅的。
《刘老根会馆》匾牌,真的犹如虚无缥缈的雪花,不知道最后落在哪个院落和角落。但愿本山“大叔”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的艺术道路和成就,不像这块牌匾一样让人看不透摸不着。因为很多人理解你,尽管你的艺术是“胡同串子”的格调,是被教授批了又批的“下里巴人”,但毕竟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一笑。至于身后有什么背景、与政治有没有关系,不是草民观众们所关心和能关心的。艺术归艺术,法治归法治。
之所以文章题目叫《走进赵本山的刘老根文化广场》,并非为了突出本山“大叔”,而是因为他与刘老根已经密不可分。“刘老根”因赵本山而走红,赵本山得“刘老根”而聚财。
2015.1.16(此篇文章新浪博客点击量已过2500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