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东方乒乓球俱乐部
-
终于看完了《玫瑰的名字》(图1)。
图1 作者是意大利符号学大师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1932-2016),以侦探小说形式,在长篇小说《玫瑰的名字》中再现中世纪历史和文化,小说获得意大利两项最高文学奖和法国梅迪奇奖,被翻译成35种文字,并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最早改编为图中同名电影,即《玫瑰之名》
那么,这本书书名为什么是“玫瑰的名字”?
《玫瑰的名字》中译本的译者是沈萼梅老师(图2)。
图2 沈萼梅,女,汉族,浙江慈溪人,1940年12月出生。1958年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1963年毕业,中共党员,教授,专业方向为意大利语言文学,因其著作成果于2011年1月18日上午意大利使馆文化处为其举行了授勋仪式(意大利共和国驻华大使雅努奇先生代表总统向其颁发了一枚“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骑士勋章”)
沈萼梅老师解释说,在书中,确实很少出现梵高画下的玫瑰(图3)。
图3 1889年,梵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这时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树》等(正是这时,才被评论家开始评论,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其中《玫瑰》(Roses,现有出生于1961年以其为画名的画家)收于於日该国立西洋美术馆
其中一次出现在临近结尾,约1389年,不可靠的叙述者《玫瑰之名》的阿德索(80岁左右)回忆与农家女的感情(图4)。
图4 小说讲述意大利境内一座以图书馆闻名基督教世界的圣本尼迪克特修道院1327年七天内发生的六宗命案及其调查
导演将原著探讨宗教哲学的故事进行通俗化处理,增强了娱乐效果,气氛控制仍较出色,将欧洲黑暗的宗教派别斗争淋漓细致表现出来(图5)。
图5 评分不错
但是,整个故事编排过于紊乱繁复,整体风格沉郁阴暗,令人压抑。为此,以有台湾“音乐魔术师”之称张雨生的同名歌曲《玫瑰的名字》为线索,重新梳理(图6)。
图6 左为英国圣芳济各会修士威廉(英国演007詹姆斯·邦德而成名的肖恩·康纳利饰),右为其年轻的徒弟18岁的阿德索(克里斯蒂安·斯莱特饰)
威廉、阿德索去的是意大利北部山区本尼迪克特教会修道院(图7)。
图7 编辑署名
威廉、阿德索参加关于宗教与清贫、王权与意志的大辩论时,发生修道院谋杀案(图8)。
图8 这是缩编的视频
在修道院的七天中,威廉、阿德索耳闻目睹了插图装帧师阿德尔莫、希腊文翻译费南修斯等修道士神秘的死亡,这一切都与缮写室中的一本怪书有关。在追寻过程中的第三天,晚祷之后,“口是心非”的阿德索有了“玫瑰之恋”(图9)。
图9 张雨生《玫瑰的名字》收录于1997年10月16日发行的《口是心非》,由自己担任专辑制作人,这其最后一张专辑(1997年10月20日凌晨在回淡水途中发生车祸,11月12日晚23时48分不幸逝世终年31岁)
“玫瑰之恋”还是关于中学初恋、大学热恋的长篇小说名(图10)。
图10 2014年12月1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玫瑰之恋》
说到《口是心非》(图11),1998年,该专辑获得第九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唱唱片的奖项。
图11 《口是心非》实体专辑文案配图
在张雨生《玫瑰的名字》歌曲方案里,有本人妹夫的姥爷汪金丁(1910年1月27日出生)好友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的金句(图12)。
图12 "Now I know that good is cause of love and that which is good is defined by knowledge…Now I know,as the doctor says,that love can harm the lover when it is excessive." --Umberto Eco,The Name Of The Rose,translated from Italian by William Weaver
1327年属中世纪时期,意大利处于天主教封建势力反对统治的阴影中,翁贝托·埃科为让人类更加这一历史,为此写出《玫瑰的名字》(图13)。
图13 翁贝托·埃科感悟
就在这1327年黑暗的日子里,阿德索与一位美丽而又可怕的姑娘邂逅,宛若遇上了一支展开旌旗的军队(图14)。
图14 这使阿德索有了“如燕盘旋而来的思念”(这还是张雨生的音乐专辑名,在逝世11年后即2008年发行,其中有首歌就是《如燕盘旋而来的思念》),关于张雨生的词,从来没有缺乏自我,也放纵自己的神思,但是少了一点妥协
这位姑娘是谁(图15)?
图15 张雨生的词很对仗
这是位以色相换取食物的年轻姑娘,阿德索与她发生了感情(图16)?
图16 关于“晨曦中的玫瑰”还是舞蹈名
视频中又出现“玫瑰”,此花“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有争艳斗奇之意,显示了不俗的姿色)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多是红、紫红、白,也有黄、粉红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图17)。
图17 这是摄于1905年的绍兴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辛亥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其七言绝句《玫瑰》从“和露新妆”“桃李三色”“第一香”形、色、香三个方面,写出了玫瑰花的鲜艳姿质和醉人芳香:在江南一带,种于玉堂(泛指豪门贵族的住宅,玫瑰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露而开,折来观赏,其娇艳姿容,俨然新妆(对照唐代唐彦谦“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且自觉不凡,要同著名桃李争色(对照唐代唐彦谦“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唐末至五代间本人母系老乡福建莆田著名的文学家徐寅“浓艳尽怜胜彩绘”);不仅花色彩鲜艳(足以使桃李退避),而且浓烈而发的香气(对照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别有国香收不得”)在春花中也首屈一指
关于“玫瑰”的名字,最早源于阿德索逝世近三百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的《哈姆雷特》(图17),里面有一段说:“不管玫瑰换了什么名字,还是一种芬芳(玫瑰花叫做别的名称,它还是照样芳香)。”
图18 《哈姆雷特》是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的作品,是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也是最负盛名的一部,戏剧讲述: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因此,哈姆雷特王子为父王向叔叔复仇(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张雨生的一生也很有悲剧色彩,他把大妹1986年7月6日(星期日)失水溺毙的悲伤藏在身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其事业的巅峰时期。在音乐中,总透着像前面提到的翁贝托·埃科、威廉·莎士比亚一样的歌词(图18)。
图18 张雨生的歌词非常深邃,非常宏大
有个女生说到张雨生就哭,对张雨生的评价是:“一个胸怀天下的知识分子。”她就是中国台湾流行乐女歌手、主持人、演员陶晶莹(图19)。
图19 陶晶莹(Matilda Tao),1969年10月29日生于台湾省;在所毕业中山女高高三选秀时,就认识因数学不好便读文科的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大一的张雨生;后来与张雨生在这同一所大学上学,一起玩过吉他社里;张雨生大四时进了歌坛,顺便也把陶晶莹带进去;不过陶晶莹后来歌曲不红,反而主持事业不错(40岁生儿小名李小龙),但2013年让刚登上参加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舞台上后一举夺得年度总冠军的男孩华晨宇险被淘汰出局
从1988年以来近十年造就一个乐坛传奇,张雨生一开口,便高音惊艳全场!但是,还是有人对此有异议(图20)。
图20 张雨生的声音比女低音高,比女高音低,音域媲美女中音,代表作就是《玫瑰的名字》
下面,张雨生唱出了对女友的态度(图20)。
图20 “园丁”源于南宋陆游《秋晚村舍杂咏》的“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在元代,马臻在《西湖春日壮游即事》诗之十三引用为“园丁花木巧桮棬,万紫千红簇绮筵”;在清代,允禧在《灌花》诗中引用为“园丁汲井栏,时时自灌溉”;柳仲甫在湖南省1972年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会演中的《园丁之歌》的引喻“好花要靠园丁育”,为后人常用
下面是张雨生所唱,像朱延平执导剧情片《七匹狼》中所饰演的“小鸡”纪孝华一样,对“小茹”婉茹,承受着相思之苦,却苦中带甜(图21)。
图21 但阿德索最终没有像《七匹狼》中的“小鸡”一样赢得爱情
就像与张雨生一样同是玩摇滚的本人初中同学高旗,无论婚前婚后,对妻子不离不弃(图22)。
图22 高旗比本人小几个月,上初中时学名“高奇”,从曾参加过198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班级第一的学习尖子,到早就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像张雨生一样文科本科生,蜕变至超载乐队主唱,后有图中小其一岁高其10厘米左右1.79米的妻子“世界超模”陈娟红,可谓“几番沧桑,几番血泪”(张雨生《心底的中国》歌词)
如同有一句歌词所唱:“每天只有两件事,呼吸和想你(图23)。”
图23 此歌出自2014年张寒、海哲演唱的歌曲《就让我爱你》,海哲、游云海作词,张海风作曲,收录于专辑《残酷的美》中;图中杨青再次演唱,发行于2020年4月13日,收录于同名专辑《就让我爱你》中
我们看到,张雨生的文学水平不次于高旗,还像前面提到的郁达夫一样,注意到了“星星”(图24)。
图24 关于“星星”,有许多同名文艺作品,其中与张雨生一样飚高音的是张杰在东方卫视《天籁之战第二季》第九期中改编并翻唱的歌曲《星星》(原唱假声飚高音的维塔斯),填词维塔斯、甘世佳
早已没有了八十多年前的三星旗下,可还有“天雨”与慧星。在清代末,小时候就有个男孩,跟着大人,到富春江边上,看过彗星,他就是前面提到的郁达夫(图25)。
图25 日本大正九年即是当时中国的民国九年(1920年),郁达夫从敏感少年到抗日作家,也“几番沧桑,几番血泪”
不知道郁达夫是否看到慧星?可知道他把大清看到灭亡!于近七百年后,在虚拟世界,有个女人预言了七百多年后的末日!
[本话题由 陈彤 于 2022-09-20 10:31:02 编辑]收藏 举报
你还不是该俱乐部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