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技术与其它技术有什么区别。弄清这一问题,还必须从弧圈的产生说起。弧圈球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是60年代初由日本选手创造出来的。1960年,当时的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乒乓球队访问日本时,日本选手首次在比赛中运用弧圈技术并获得成功,从而创立了以拉弧圈为主的直拍新打法。当时,弧圈技术之所以诞生,主要得益于乒乓球器材,即海绵球板的产生。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后,中国选手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基础上,学习了日本弧圈球的技术,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直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到了70年代初,欧洲选手经过探索和实践,把弧圈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创造了横拍弧圈结合快攻的新的打法。这类打法在进入2000年后,在继续发挥其旋转优势的同时,重点放在了进一步提高速度和加大力量方面,并力求使正、反手两面的弧圈技术趋向均衡。到目前为止,有两个外部因素对弧圈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器材的更新和研制,包括含碳纤维的球板以及高弹力的套胶面世;二是国际乒联对规则的重大改革,主要是改打大球和实行11分赛制。打法的成熟、器材的换代以及规则的革新,促进了技术训练不断深入,使目前弧圈技术日臻完善。
论坛上对弧圈球,尤其是对前冲弧圈球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是由于前冲弧圈球的技术在最近几年有了新的改进和明显的提高,一种称之为“爆冲弧圈”的技术应运而生,由于爆冲弧圈球使旋转与速度紧密结合,体现出了弧圈球前所未有的既转又冲的特征,因而引发了广大球迷朋友极大的兴趣和探究其技术原理的极大热情。目前,在弧圈技术上的讨论可以说是不期然而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带倾向性的意见,第一,是“打摩论”,认为前冲弧圈是打摩的产物,是“先打后摩”或“打摩结合”;第二,是“内弧、外弧论”,认为前冲弧圈技术中包含内、外弧,其中以外弧技术威胁更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弧圈球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以强烈的上旋旋转为基本特征,经历了26年的磨砺,已经成为目前世乒坛最具威胁的技术之一,大有“得弧圈者得天下”的趋势。弧圈技术与其它技术有什么区别呢?答案不言而喻。
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分析,弧圈的旋转是怎样产生的。搓和削能产生旋转吗?能,但它产生的旋转是下旋;打和推能产生旋转吗?能,它产生的是一般的上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转”;那么,弧圈极其强烈的上旋旋转怎么才能产生?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摩擦!然而,这样极其简单的答案,我们今天还在不断的讨论“打摩”的问题,甚至还提出:先打后摩的观点,是不是有悖于弧圈产生的根本原理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观点,我想,主要是对弧圈技术缺乏详尽的研讨。
我们对弧圈的研讨要遵循一条清醒的思路。
1、弧圈技术是乒乓球众多技术中的一种主要的进攻性技术,在弧圈技术里面,按照同一律的原则,可以分为加转弧圈(即高吊弧圈)和前冲弧圈,这两种弧圈有共同的本质上的相同的特征,就是产生的旋转是强烈的上旋。不同的是,旋转的强弱、球在空中运行的弧线(第一弧线)以及反弹的弧线(第二弧线)不同,击球的方式、动作的要求不同。从目前弧圈技术运用的实际来看,还没有第三种弧圈的形式出现。
2、加转弧圈和前冲弧圈各自的特征:加转主要体现在旋转方面,在速度上没有明显的要求;前冲主要体现在旋转与速度的结合上,旋转的程度比加转的要弱,速度比加转的要快。
3、爆冲弧圈属于前冲弧圈中的一种特殊的技术方式。它是在前冲弧圈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细节性技术。这样的阐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爆冲技术的基础是前冲弧圈,也就是说,没有前冲弧圈的技术基础,爆冲弧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爆冲弧圈是前冲弧圈技术的提升,是前冲弧圈细节技术的进步。
为了加深对爆冲弧圈的理解,动品小编把在论坛中的资料摘要如下:
关于爆冲弧圈,我认为应该是前冲弧圈类别中的一种。我的理解,称之为“爆”,无非是说它在力量方面表现出了一种新的特点,但没有表现出新的特征。它仍然具备的是前冲弧圈的特征。
爆冲弧圈产生的机制是小臂与手腕的协调发力,其中以瞬间的手腕爆发力为主,这种发力方式是力量与摩擦的结合,而不是摩擦与力量的结合,就象某种配方一样,主要成分的搭配比例不同而已,击球时,手腕更多的是向前,而不是向上,球在球拍上行走的距离相对于前冲来说要短,也就是说有摩擦,但摩擦并不充分,这种摩擦主要是形成适度的弧线,足够能越过球网。因而,它弧线更低、力量更强、速度更快。
具备爆冲弧圈能力的选手同样具备如下的能力:
1、已经具备制造良好弧线的能力;
2、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良好的前冲弧圈的技术;
3、小臂的发力程度好,并具有良好的手腕力量,且能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4、击球时间适度提前,能较好的借力,击球点和时机把握得较好;
5、凡能拉爆冲弧圈的选手,在反手技术上(横板)都会具备弹的技术能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再来讨论“先打后摩”或“打摩结合”的问题。
1、先与后的关系问题。
在一次击球的过程中球拍的击球部位或击球点上,会出现先与后的两种击球方式吗?这种表述跟我曾经看到过的拉弧圈的“滚动摩擦”一样,显然是错误的。所谓“先”与“后”是指时间顺序,也包含时间间隔,如果分别用在两个连续击球动作的描述上,还能说的过去。
我在《谈爆冲弧圈球》的表述中,对爆冲的方式有一段关键的文字:“这种发力方式是力量与摩擦的结合,而不是摩擦与力量的结合”,就是对力量与摩擦关系的诠释。关于“打摩”的关系问题,正确的解释是:借助向前的力量以摩擦的方式击球。
2、打与摩的关系问题。
一般弧圈球的击球方式是以摩擦为主,离开摩擦,就不能称之为弧圈。“打”在乒乓球运动中是一种可以领会的具体击球方式,“打摩结合”所表述的内容与“力量与摩擦的结合”有本质上的区别。力量不是一种动作的有形表述,而是指完成摩擦的一个条件。因此,“先打后摩”也好,“打摩结合”也好,都是概念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