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致命落点的日志

致命落点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19
    一.爆冷之局: 1.1999 年在“石景山金秋杯”乒乓球分组淘汰赛中,战胜了京城高手“赵万里”。 2.2006 年在“北京市乒协杯”乒乓球中年小组赛中,战胜了京城高手“西毒”。 二.力挽狂澜之局: 1.2009 年在“北京市第七届残运会”乒乓球比赛决赛时,在 10 : 6 落后的“死局”中决杀取胜
  • 12
          50后们应该都玩过这种“乒乓赛制游戏”,一方为双人,另一方为单人。双人方右侧的人为小官,左侧的人为中官,单人的一方为大官。游戏规则是:小官输了,直接下台。中官输了降为小官,大官输了降为中官,依此类推。等候上场排队的小朋友很多,那时本人基本上是下不了场的。
  • 20
           文革时期,将损坏的乒乓球撕成碎片包在纸里,点燃后迅速踩灭,会散发出浓烈呛人的烟雾,扔到“地主出身”家的楼道里作乱。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妥。以良心的名义向他们道歉吧。
  • 19
           1975年我曾在北海公园乒乓球室租台打过球,那时0.2元/小时。现在是20元/小时。增加了100倍。那个年代打球,买球是一项很大的支出,因为案子是水泥的,挡网是砖头的,拍子是光板的,球非常容易坏。球瘪了,开水烫,球裂了,胶布贴,再裂了,再贴一次,直到不起球了,不能再贴了才买新球。那时常用的球是盾牌,蜜蜂
  • 10
         有相当一部分球友,平时交手与赛时交手的水平相差甚远,技术水平能相差到50%~70%。我经常会碰到平时很难赢的对手,但在正式比赛中会赢他。这说明对方的赛时心理调协出现一定的问题,不是技术水平问题。那么如何正确地解决赛时的心理调协能力哪?本人有以下体会,供大家分享。 1.自信心 2.你怎么都赢不了对
  • 13
    1969~1973年父母下干校,本人曾在武汉“留守”过四年,回忆家乡的一草一木,是那么思念,美好。每天下午搬床板到户外(那时大家晚上都在户外睡觉,因为天气太热)占地盘,在床板上时而乒乓打起来,练就我的乒乓缘。
 36 1234     直接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