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怎样拉好弧圈球----理论篇 业余球友学习弧圈球难处很多,我是深有体会的,所以我将自己学习的心得和理解的一些东西介绍给正在学习的球友们,以便对你能有所帮助. 弧圈球技术就是研究怎样给乒乓球制造强烈旋转和速度的. 这方面的东西影碟讲的太少;网上讲的太多,太深,有的把大学的专业知识都用上了,使很多人看不明白(有的连自己都说不明白). 实际上,制造旋转和速度主要就两条,一是力,二是摩擦. 一, 力怎样才能制造旋转 当球拍作用给球一个力,这个力通过球心时,球不会旋转. 当作用力不通过球心时,球就会有旋转. 因为这时球心与作用力之间有了距离(球心到作用力最短距离,称为力臂T), 作用力对球产生了一个力矩(力矩是力F与力臂T的积), 球就会旋转起来. 这说明力矩是制造旋转的. 力矩越大制造旋转能力越强, 同样一个力力臂越大产生的力矩越大. 见图 (图没上来大家见谅 ) 力F1=力F2, T1>T2,, F1*T1>F2*T2 还不明白的, 你可在自行车轮的根部和轮圈部,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一下, 就会明白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为了制造旋转,击球时击球的那个部位就不用我说了 二, 静摩擦是怎样制造旋转的 摩擦分为两种,一种是球在拍上移动(球不滚动)叫做滑动摩擦(俗称打滑),另一种是球在拍上滚动移动称为静摩擦(没打滑). 这就说明静摩擦能制造旋转. 1, 球和球拍是怎样产生静摩擦的 静摩擦是制造旋转的, 怎样增大静摩擦呢? 一是,加大摩擦系数,人们为此发明了反胶,我们就没有探讨的必要了. 二是,在击球瞬间怎样给球和球拍创造更多的静摩擦条件, 这是我们要研究重点. 我们知道摩擦的两种物体, 它们之间摩擦系数是恒定的, 产生静摩擦的条件: 一是接触面积, 二是两个物体的压力. 增加球和球拍覆盖物的接触面积是产生静摩擦的唯一途径. 在球和拍之间施加个压力, 球嵌入球拍使的覆盖物中,这也就是大家都说的"吃球", 这样就会使球和球拍接触面积增大, "吃球"越深静摩擦的条件越充分. 也就是说"吃球"能产生静摩擦. 2, 静摩擦是怎样制造旋转的 "吃球"产生的静摩擦, 为球拍对球制造旋转, 创造了充分条件, 那制造旋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 为了说明问题, 首先要明白在击球时,球和球拍静摩擦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1) 制造旋转的静摩擦时间, 当来球落到球台后,有个运行轨迹,球拍击球也有一个运行轨迹,当球拍的运行轨迹,终止球的运行轨迹后,给球制造了一个运行方向和旋转不同的新的运行轨迹. 请大家注意在终止和产生新的运行轨迹的过程中, 球肯定会有一个旋转为零,速度为零(相对于球台)的状态. 我们将这个状态称为静止点. 静摩擦就是从静止点开始到球脱离球拍为止的, 这个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2) 球拍运行的加速度是制造旋转的必要条件 球在静止点没有旋转, 到脱拍时要有强烈旋转, 这就是我们弧圈球技术要完成的目标. 球从不转到强烈旋转, 球必需有角加速度才能旋转起来.球是不会自动旋转起来的, 只有在球拍的作用下才能获得角加速度的, 这就很明确的决定了拍的运行速度必须是与角加速度相对应的线加速度. 球拍暴发的线加速度越大,球获得的角加速度就越大,球旋转得就越强烈. 球拍要快到有种甩的感觉, 就是人们为什么常用"甩拍"和"甩球"形容拍的运行速度之快的. 以后将加速度产生的摩擦称之为甩球. 综上所述: 第一个问题 "力怎样才能制造旋转"很好理解, 这里就不再论述了. 第二个问题 " 静摩擦是怎样制造旋转的"的核心是: 吃球是制造旋转的充分条件, 甩球是制造旋转的必要条件. 吃球是从球触拍开始到静止点结束, 甩球是从静止点开始到球离拍结束, 还有它们之间的静止点,这些都是为了探讨问题用的, 在实际中拉球过程中不要考虑这些的. 但是通过这些分析, 我们必须明白在拉球过程中,吃球时球拍作用给球一个力并持有一个运行速度, 甩球时球拍作用的是暴发力, 球拍运行的是加速度. 吃球时球拍的运行速度和作用力不宜太大,力度以球刚透板为好, 甩球时的暴发力和加速度要体现出快, 要想拉好弧圈球, 必须研究好两种力和两种速度的协和匹配. 在实际拉球怎样介定甩球的时机呢? 我认为球拍触球就开始作甩球动作(可称为"触甩"). 探讨怎样拉好弧圈----动作篇(右手) 弧圈球的击球动作是由准备, 引拍, 击球, 还原四的环节组成的. 我们先从击球这个环节谈起, 关于弧圈球击球的论述和探讨的帖子很多, 我根据大家的高见,结合自己见解和实践, 谈谈心得和体会, 仅供参考, 欢迎指正. 一, 击球的动作要领 击球是弧圈球技术制造旋转的关键环节, 在领会我在<<理论篇>>中关于弧圈球制造旋转的看法后, 我们知道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是两种, 球拍的运行速度也是两种. 那么我现在将击球动作也分成两个谈一下. 第一, 吃球时的动作要领 球拍运行方向是从右下方向前上方和左上方运行的, 目的是迎球吃球;发力和球拍运行是通过蹬腿,转体完成的. 千万注意这里我是没谈手臂的,手臂是在转体的带动下的被动动作,这时它唯一的任务就是放松(特别是小臂). 第二, 甩球时的动作要领 球拍运行方向和吃球时是一致的,目的是把球从拍上甩出去; 击球的暴发力和球拍的加速度是通过收臂,收腕完成的. 以上分两个方面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击球动作, 身体各部位的分工和要完成的任务也都十分明确了, 下面我再谈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1, 动作的协调性 用蹬(腿),转(体),收(臂和碗)三个字就能概括击球动作了, 关键是这些动作要协调一致, 不能各唱各的凋,各吹各的号. 比如: 需要的发力方向和台面是45度, 蹬腿, 转体的发力方向是45度(在这我已告诉你蹬,转的发力方向了), 收臂,收腕的发力方向也是45度. 只有这些动作协调一致, 发力才能集中. 2, 重心和重心转移 拉球时重心益高不益低, 重心高发力好. 比如提桶水时, 重心高时为提,重心低时为托 . 重心转移是完成击球动作的基本保证,大家必须高度重视. 击球动作是从重心转移开始的, 蹬腿时重心是落在右腿上的, 通过蹬,转重心向前,向上,向左移动,最后落在左脚上,击球动作也就随之结束了. 3, 把握好甩球的时机是击球动作的核心 甩球是对球制造强烈旋转的关键环节, 没了它就没了弧圈球. 完成好甩球的关键是把握好收臂的时机. 如收臂过早(没吃球), 这时击球动作就变成快拉了, 这也是弧圈和快拉的最大区别. 有时发了很大的力过去的球不转也不快, 这有可能是收臂晚造成的. 4, 协和控制两个作用力和两种速度 蹬,转动作完成的是吃球任务, 球拍作用给球的力不益太大, 以球刚透板为最好,这样球和拍的接触面积大而反弹小; 收臂动作完成的是甩球任务, 拍运行需要的是加速度,作用给球的是暴发力. 两种速度差的协和与力度控制是拉好弧圈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吃球的核心是稳, 甩球的核心是快. 5, 收臂问题 收臂是有争议的, 我认为近台时应只收小臂, 因为快是近台技术的特色, 只收小臂还原快, 有利于下一板的衔接. 收臂容易犯的错误是抬肘,肘必须保持引拍时的动作原样不变, 肘相对身体是不动的, 千万不要抬肘. 6, 手腕的动作 手腕的内收与收臂同时进行, 手腕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控制拍形. 7, 中远台弧圈球动作和近台的动作是有区别的, 中远台动作幅度大, 大臂要参于发力. 二, 引拍的动作要领 (右手) 第一, 重心放在右腿上; 第二, 必须用身体引拍: 转体(后)沉肩,开臂,展腕. 1, 在击球动作中球拍的运行方向是从右下方向前上方和左上方运行的, 引拍动作是为其完成这些动作做准备的. 通过转体(后)沉肩, 使身体具备向前,向上,向左发力的条件. 转体(后)沉肩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四个字就能全面地描绘身体的立体运动状态. 比如球拍需向前发力多时,引拍时向后转体就要多些,向下沉肩就要少些; 如发力需向上多些时, 引拍时向下沉肩就要多些, 转体(后)就要少些. 转体(后)沉肩和击球中的蹬腿,转体是相对应的. 2, 小臂和大臂的夹角不能小160度, 为收小臂创造条件. 3, 外展手腕, 为腕的内收做准备. 第三, 大臂与身体所处的位置 1, 大臂和身体的前胸基本上要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2, 大臂和身体保持一定的角度(45度以上), 千万不要夹臂. 3. 这些动作要保持到甩球以后. 第四, 全身放松. 特别是握拍,松点握着,不要担心甩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