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球网北京ChinaTT联盟

  • 分享

    与肩同宽或稍宽(转)

    冬日私语 已有 223 次阅读    2012-08-21 18:14
    与肩同宽或稍宽 两脚之间的距离到底该是多少?过大过小都不可取,以保持弹性为好.保持弹性?跳踢踏舞的弹性最好了,为什么不保持那样呢?因为保持弹性还需利于调整击球. 到底跟什么有关?自己凭臆测总结一下吧. 1.这与球台的高度 身高有关.欧洲运动员大多身高马大,双脚的距离都超过了双肩,因为站得太高了,超过乒乓球台了,不适合击球.如果乒乓球台有升降器,再升高,他们的双脚之间的距离也会缩小的.王涛和邓亚萍的身高要低很多,看他们打球跟直立站着差不多,甚至比肩宽略小. 2.跟打球风格有关.现在纯快攻的选手几乎看不到,不是弧快就是快弧.快弧以近台小动作拉攻为主,站位的重心相对要高,双脚之间的距离相对要小,与肩同宽;弧快以中近台,中远台的大动作发力拉攻为主,重心相对要低,双脚之间的距离相对要大,比肩稍宽. 为什么基本站位要与肩同宽或稍宽?这个距离是接发球时启动后的距离,也是发球还原后的距离,也是击球后还原的距离. 反例: 1.双脚比肩宽小.重心太高,不仅降不下来,而且前倾不了.弹性是不错,也易于跑动,就是跑到位了重心降不下来,用不上身体的力量,不易于击球.白搭! 2.双脚大于肩宽.个人觉得这种双脚距离最迷惑人了.因为前倾感觉有,然后在低重心的移动击球.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小碎步的调整要求不高,只要略一调整就可以引拍击球了,这也是用如此低重心觉得步伐快的假象.其实不是快,而是简单而已.真正说来并不快,反而很迟滞,双脚没有弹性. 正理:双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稍宽是为了合理地高重心移动,低重心击球. 尤其是弧圈选手,大家都注意到拉弧圈时尤其是起下旋时国手们的双脚开得很大,这就是为了用上重心转移所带来的身体力量.但在"用右脚踏地找球"(德班语)前的碎步调整则是高重心. 反证: 比肩小:移动是够快,但就是击球时重心降不下来,用不上重心转移所带来的身体力量.这样打球反而觉得自己步子慢,其实不是步子慢,而是步法慢. 比肩宽:重心过低,用右脚找球时,重心下压踏地的感觉不明显,也就是说步法虽然到了,但重心的转移不足,身体的力量也不能很好的被使用. 柳承敏的伏腰穿行,大家觉得很快,那是已经到了降重心引拍的阶段了.击球前的碎步调整依然是高重心.王涛的更明显,扑正手前还跟站着似的,一降重心一个大步就出去了.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