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手技术当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莫过于正手攻球。在论坛之中,对于正手攻球技术的基本姿势和要领,想必已经非常完善,无需赘言重述。但是对攻球当中小臂运用的认识,许多朋友都没有深化,这在博乒论坛中球友近期的练球视频当中表现非常明显。在此,本人就自己实际学球过程中,对于小臂的运用略谈一二。一, 力穿球心明方向关键词:力穿球心 从正手攻球的姿势和动作上来看,持拍手在进行挥拍击球过程中,是立体的四分之一弧线轨迹,向前、向上、向里的。因此在很多球友对于攻球的发力方向容易混淆不清。有向里过多,横向发力。有单纯收小臂,摩擦太多,向斜上方发力。往往导致攻球失误较多。 从原理上讲,攻球击打动作的核心要求是在来球最高点,正面的撞击球体中部。如下图图怎么发不出来? 因此,正手攻球,其关键动作和主要动作,是简单、直接、有力的向前击球。在初学过程中,甚至可以简化,不作向上发力的要求(不向上发力,但不代表不向上收臂),以切实的体会到最厚实、最确切的正压力击打手感。 同时,拍型与水平面要近乎垂直,以教练的说法,是拍型要“亮”。拍型越倾斜,越下压,接触球的面积就越小,正压力手感就越不明显,只能将球干蹭过去。通过在最高点击球,发力向前、拍型竖直,我们攻球之中就有一种感觉,好像是自己的力量,简单直接有力的穿过球心,使球平稳迅速的回击。平直地“力穿球心”是攻球动作中发力方向的核心,同时也是借力、发力的前提。攻球发不上力、球速不快的原因,主要在于向上、向里的用力过多,分散了向前的撞击力,这样力量就不够集中。 在初学攻球动作时,以教练的说法是“宁可出界,不准下网”。(这个“宁可出界”,有一个前提,就是攻球的弧线不能太高。平直地“力穿球心”,是不可能制造出高弧线的)。业余球友攻球下网,总是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向上力量不够,拼命的向上提拉。其实攻球下网往往是向上摩擦过多,导致往前撞击力量不足,球打拍上完全是一种“虚”的感觉。 在能完全掌握“力穿球心”的发力方向后,再开始学习向上、向里的协调用力,是比较好的学习顺序,有助于实战中提高攻球的威胁性和稳定性。过早地向上,导致回球弧线太高,而后又依靠前臂内旋的方式压低弧线,甚至于抬肘压拍,并不是值得推崇的一种动作方式。 正确的做法是,对于回击较低的来球时,在能感觉到“厚实”的击打手感后,触球瞬间轻轻向上快带,以制造良好的弧线。而对于绝大部分的初级多球供球,以及实战中旋转弱、弧线较高的来球,根本无需多余的动作即可发力攻杀。在熟练攻球动作之后,可以食指控制拍型作极为细微的弧线调整(前臂内旋)。“在学习基础动作时,一定要分清主次和顺序。练习攻球这一环节,必须要认真体会正压力撞击的手感,增加吃球的感觉。不能在练打的时候过多的摩擦,在练拉的时候过多的击打。以至于到最后拉打不分。结果自己都搞不清楚发力的感觉。虽然打球时间长了球技也有提高,但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老是没有进步,这跟没有分清攻球和拉球的区别有很大关系。”——教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