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综合技术

  • 分享

    浅说吃球(转)

    冬日私语 已有 309 次阅读  已被 1 位用户收藏 2012-05-22 07:02
    浅说"吃球""吃球"二字大家并不陌生,但应该怎样去"吃",很重要!记得曾有球友问过:在拉弧圈球时,对上、下旋的来球,即逆、顺转的拉球应怎样"吃球"?我们先从横板反手(及直板横打)的拉、冲说起。有人说,"拉与冲"的区别在于发力方向的"前与上"的比例分配,应该说,总体上是对的,但对初入门的球友,应该更进一步地告诉他们,如何在击球时间的"上升期、高点期、下降期"中的各阶段做正确选择;拍形的前倾角度多大合适;触球什么位置是后中部还是中上部、也就是击球点(也有称击球位置的)什么地方最佳;击球位置(也有称击球点的)也就是球、接触瞬间的空间位置在腹部还是在胸部等等,然后再说发力时应该向上多还是向前多,才容易理解和接受。"拉"下旋来球(即我们常说的"起下旋")时,由于是顺旋转摩擦,若想回球有威胁,"弧线加高"的方法是不足取的。加高弧线的因素必然是加大正压力、以增加"吃球"效果,但一味地增加正压力,有时会牺牲掉旋转强度,会使回球的威胁大打折扣的。 简单办法是:利用横向摩擦、以"拧"的方式来"吃球"。下旋来球的旋转方向与我们发力方向相同,根据旋转球在反胶面上的反弹原理,下旋球触拍后是向下反弹的,我们利用横向摩擦将来球的旋转方向改变一下,使向上旋转的方向变为右侧旋方向,这个改变旋转的过程,即是这里的"吃球"过程了。具体化一些:我们在引拍时(暂抛开转体、沉肩等大动作)适度地支肘、利用手腕和小臂的充分旋内加大内收幅度,这时拍头的朝向应是指向腹部或稍过、也要根据来球的旋转强度同时有适度的前倾。发力时,手腕先左后前,适度横向外展后带小臂向右前、打开小臂;在手腕横向外展的同时,肘部应有一个略下压(内收)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大臂前端的肘关节的支撑作用的体现,也是大臂引导整条手臂发力的作用体现。这里应注意:在大小臂之间夹角逐渐打开的发力过程里,一定要在大臂的右上牵引过程之中。也就是说,手腕与小臂的发力,是由大臂来引导的,离开这个"引导",整体的发力动作是不完整、也是不正确的,所以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直板横打"的引拍和发力,更应如此。王皓的动作,应可借鉴,虽不一定能达到那样的功力,但原理应清楚明白。还是建议初练的球友,在开始时不要过度曲腕,以免引起腕关节受伤,刚开始时只要切实体会"自然外展"的感觉就可以了,可以先用支肘幅度及小臂的"旋内"幅度作调整,然后再逐渐加入手腕的"旋内"动作,"自然外展"熟练后,逐步加入手腕的"旋内",会很自然的。正手"拉"的"吃球",也可借鉴这个方法,但直板用过度"吊拍"来增加这个横向摩擦,是不足取的,因为养成习惯后,会对其它技术有影响、有时甚至会是"致命"的。横向发力有了,却会减弱向前的发力强度;对推挡及搓球技术的正常运用,也将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横板和直板,均应掌握正确地持拍方式和正确地发力方法,不要影响整体技术的正确掌握和充分发挥。还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谓"横向摩擦吃球"方式,只是有助于近台站位时的中小程度的发力技术、尤其是半出台或刚刚出台的"软绵绵的下旋球",有球友用后仰的拍形去"托"球,是不利于向前发力摩擦的。我在实践中感觉,对于中路及中线左、右的这种"软绵绵的下旋球",只要侧身时,身体向左前前倾的时机和位置适当、大臂与身体打开的角度合理,"先横后前"的手上发力与身体的左前(左肩向前下)配合,"拉"出的加转球会有弧线低、速度快、落点长等特点,有点"怪"的反常规身体动作和反常规的发力,常会使对方"出其不意"。 这种"吃球"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于较大发力尤其是中远台站位的较大发力。较远距离的较大发力,还是应以正压力为主,"横向"为辅,但"超"远台的"对拉"中,侧旋成分的重要性是随处可见的。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