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综合技术

  • 分享

    正反手转换(转)

    冬日私语 已有 242 次阅读  已被 1 位用户收藏 2012-05-19 10:32
    关于正反手的转换1.站位:正反手的协调转换,首先应确定合适的站位,除直板的左推右攻式需较偏左以外,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按自己的特长来选位,比如横板的反手强于正手,就会习惯于中间站位来保护正手,这样在实战中可以发挥反手的优势,但一旦被压住反手后再突然被调正手,就会很被动,同时,这样表面看起来是扬长避短,但却会限制我们整体技术上升的空间。所以,应有个基本站位作为基础,实战中再结合特长去稍加调整,才会有利于技战术的整体提升与发挥。根据"突出正手"的既定方针,职业运动员基本都是站在左半台的稍偏左位置,即:左脚的正常单步移动就可护住反手位的位置(注意:这个位置不是予备站位的位置,而是发、接发还原后的基本"参考"站位)。这个站位位置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反手技术,更可以保护反手位;对于中路的来球,只要稍加调整,对方的斜、中、直三条线皆在正手技术的掌握之中;"扑正手"时的步法也是比较简单的。2.还原:妨碍正反手转换地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回击球后及时还原的问题,我们通常会在击球后并不及时还原,而在那里等下一个来球、即平时俗称地"造型";还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击球后不还原、也不做任何调整而是直接引拍去还击下一个来球,这两种常见现象都会导致下一板还击所需的引拍动作不完整,也是我们最容易犯的明显错误。我们应养成及时还原的好习惯,一个击球动作的球离拍后,要马上还原到予备动作上,这样再引拍时就会有明显地节奏感、并且会保证引拍动作的完整性,即使是需要同一个进攻动作去连续重复上一个引拍动作,你的重心也要及时还原而不可以只去拉手引拍,这一定要引起足够地重视并应养成习惯,因为这确实很重要!!这个及时还原过程中有很多有关因素如及时放松会有利于还原的速度、"碎步"调整重心会利于及时完整地再引拍等等。所以"还原"过程中不只是形体动作的还原,更重要地是重心的还原。这一点上,我们提倡:快还原、慢引拍。"快还原"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及时调整重心以后的引拍动作地完整性与合理性。3.调整:正反手转换时不仅要在肢体及重心上即时的还原,还需进行必要地调整,a.手法的调整:横板的反手发力时姆指应上移;正手发力时食指应上移。直板推挡时姆指应放松、食指应适度压紧、中指应上移并顶板;横打时食指略放松、中指居中并与姆指合力控拍;正手时食指放松、姆指稍紧、中指居中(或略上移)并顶板。(这里要强调的是:直板应以小臂的内、外旋为主,手指为辅来控制板形前倾或后仰的角度,以手指为主的方法不可取。)在整体"还原"的过程中就应完成持拍方法的"还原"、在引拍过程中完成相应地调整;b.身法(重心)的调整:我们业余中普遍存在重心的还原滞后于肢体还原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步法的正确利用而导致正反手转换时的顺畅性。除应加强步法的配合训练外,首要前提是必须重视动作还原后重心的及时调整,要养成"一个回合不结束、脚下就不能停"的良好习惯,重视"碎步"使用的重要性,只有重心稳定,才能保证正反手衔接的顺畅及合理。4.步法:正反手的转换大多伴随着"移位、抢位"来进行,如果身体不到"位",重心必然不到位,那么引拍动作就必然会不完整,甚至会手忙脚乱。至于步法,应以前面所说的基本站位为前提来进行步法配合身法(重心)及手法的练习,常用的步法大家都知道,但横、直会有区别,快攻为主与弧圈为主的有区别,攻、守会有区别,个人的习惯更会有区别,但从目前男明星们之间的较量中可以看出,无论横直,"侧跳步"的利用率都较高,但传统地六种(单步、跨步、并步、跳步、前后交叉步、侧身步)基本步法中并没有这一个分类,实际上"侧跳步"就是单步结合并步并加强了移动频率的一种结合步法,有人认为那是跳步的应用,是对重心作用的忽略。我们都知道,使用"跳步"移位时,重心会极不稳定,而重心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起动的速度,这与站位时的双脚距离,收腹含胸、身体稍前倾,双膝稍屈、保持弹性,双足跟微虚、双脚内侧着地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而迅速有力地侧蹬则是加快移位起动速度地必要条件,侧向移动时的有力地侧蹬与侧跨则是乒乓运动中步法移动的主要特点,不能忽视。如果必须使用跳步,则应控制或压低重心,尽力去保证重心的稳定、以利后续衔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近台用正手或反手起下旋后,球己变成了上旋,对方的回球(除削球外)也必然是上旋,回球的落点会变长而靠近端线,这是常规,所以我们起下旋后一定要及时向后移位,不要仍在原位等;在向后移位时还要根据回球的线路及对手的特长作予判,在来球过网时就应调整重心作予动,如果等来球落台时才想起移位,则必然会造成被动;向后移位的同时,由于有了较充足地时间与空间,就应以正手技术为主来调整回合中的技术站位了。5.摆速:这是业余选手的最大难点,我们大多没有专项体能训练过的基础,也不完全具备这个训练条件,但却可以自创条件去进行相应地锻炼,如由慢速到快速再至慢速地徒手挥拍,跳绳,仰卧起坐、伏卧撑、单、双杠的引体向上、台阶背手蛙跳,沙袋慢快跑等有关的体能训练项目,其中前两项极易实现且收效明显。我们若想在很短时间内解决正反手转换的技术障碍是很困难的,因此只有循序渐进,在手法、身法、步法这三项上齐头并进,才可将基础打牢夯实。找出差距后,最好是先用传统地、也是最有效地"徒手练习"的方法去体验、找感觉,因为"徒手"可以不受节奏、时间、场地、伙伴等条件限制,自己可以细心体会、反复推敲,还不会影响到别人,有一定感觉后再上台实践检验,然后再徒手,如此反复循环,不断提高。如果有条件,请正规教练或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士面授指导,进步会更快、更准确。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