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膝稍屈(转)
冬日私语
已有 166 次阅读 2012-05-18 18:25
双膝稍屈收腹含胸的同时要双膝"稍屈"才能使身体稍前倾,从而完成合理地予备动作,但有球友将"双膝稍屈"理解成只要弯一点双膝关节、再弯下腰就可以完成"身体稍前倾"了,所以他们在接发球上步时、或左右移位时总是感觉移步的速度赶不上节奏;还有球友将双脚分开的距离比肩宽一些时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更有人形象地说是启动时"有脚拔不出来"的感觉;也多次有球友问我为什么找不到"臀部微上翘"的感觉、总是在发力时重心有后下坐的现象却总也改正不过来的原因何在;从几位球友发给我的练习视频中也可明显看到这种错误的存在。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初入门不久的球友们对"双膝稍屈"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有多年球龄的球友在予备站位时也只是适当地曲一点膝关节、弯一下腰就算"收腹含胸、身体稍前倾"了,这些球友会从予判准确、提前移动等经验方面作补偿,但移位时却总是避免不了重心转移不足的烦脑,致使引拍动作不够完整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回球的质量,如此等等。正确地"双膝微屈"动作内容其实很简单,在"收腹含胸"的正确基础上,将双脚适度分开略比肩宽、用力挺直双膝关节并使双足跟微虚,这时你会有臀部向后向上的感觉,然后再将双膝关节稍向内扣至双膝关节内侧有紧迫感即可,这时如果你的双脚分开的距离很合适,你就会有臀部上翘、上躯被双膝架起、且下颏不抬起就不能前视的感觉,并且在引拍时也不会有腰髋同转现象了,恭禧你,很正确! 注意:1.双膝一定要挺直后再内扣至内侧有紧迫感,这样双膝关节会自然有"曲"的现象(而不是顺势弯曲),这个现象称之为"双膝内屈",注意是屈、不是曲。2.如果你的双脚倒八字过度或双脚分开的距离过宽,都会减弱"臀部上翘"的感觉,你就必须调整你的八字脚、使双脚处于近似或完全平行的状态的同时注意双脚间的距离,这需要反复地多次体验来校正,直至臀部上翘的感觉很真实为止。 予备站位及移位过程中,应是低重心才能保证移动的速度及重心的稳定,而回合中由于大多是上旋球,又必须是稍高的重心才能适应技术要求,那么,在予备站位时与移动过程中的低重心应怎样与回合中的高重心进行转换呢? 我们都知道在予备站位时的技术要领是"收腹含胸、身体稍前倾",只要做到了"双脚分开同肩宽或略比肩宽、双膝稍屈、双足跟微虚、身体稍前倾"就可体会到重心在体前、体外的感觉,这个感觉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尚不完整。这个"体前、体外"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双膝的"稍屈",另一部分则源自收腹含胸与双足跟的微虚,这就是在予备站位时的三要素。只要你有正确地"双膝稍屈、双足跟微虚"为基础,在收腹含胸的幅度刚好到到位时,"体前、体外"的感觉就必定会明显且清晰; 在用力挺直双膝关节时,双腿会紧张,这时只要将双膝适度内扣至内倾稍有紧迫感时,双腿就会自然地适度放松了,虽然这仅仅是个细节,但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这时的重心在体前体外的感觉是体现在双脚前掌的偏内侧的,所以又会有重心向前上的感觉,有了这个感觉,正确的感觉才属完整,予备站位时的重心就会是合理的。 将收腹含胸动作的幅度适度加大,就会合理地满足站位时低重心的要求。而用收小臂的方式使双膝弯曲来降低重心的作法虽然很自然且符合日常生活习惯,但却会带来重心下沉的必然后果,这是不足取的。抢位的步法移动中只要保持适度地"含胸"动作,重心就会保持相对稳定;发接发还原后及移步到位后恢复予备站位时要求的"双膝稍屈、双足跟微虚"的基本动作为基础并保持重心向前上的感觉,在引拍时以右膝再适度内屈来满足"沉肩"的需要,就可以满足并完成由低重心向高重心的转换。 "双膝微屈"是一个既简单又不显要的动作,但却与总体技术的提升及技战术的充分发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重心技术的合理运用,更是关系密切。这篇小短文与"收腹含胸"小短文是姊妹篇,希望能对初入门的球友们有些许地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