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当前技术对抗的基本分析(转帖)
冬日私语
已有 178 次阅读 2012-05-02 08:34
对当前技术对抗的基本分析本文节选于我撰写的《对实行新规则后乒乓球运动技术对抗的基本分析》一文,这篇文章曾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4年10月,北京)。上传于此,期盼能给球迷朋友有所帮助。技术对抗作为全面对抗的直接表现形式,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特长技术和主要技术之间的对抗。特长技术是运动员根据自己的打法类型和技术风格,在主要技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锤炼所形成的优势技术。相对于某个运动员来说,特长技术就是他在比赛中具备的核心技术和赖以制胜的法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杀手锏”。由于运动员个体之间在素质能力、运动意识、训练程度和个性特点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的明显的差异,运动水平不可能处在同一层面上。就是处在同一运动水平,其技术功底仍然差别较大,加上打法类型和技术风格不同,在技术上的个人倾向和价值取向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所形成的个人特长技术也是不同的。比如在评价我国乒坛宿将中只要谈到“魔术师”就会知道是指张燮林,“轰炸机”就会想到是李富荣,“智多星”就会明白是徐寅生,这些生动的绰号,是对他们特长技术的准确诠释。当今乒坛论剑,说到正手的强硬,没有人不会想到中国的王励勤、马林、孔令辉、法国的盖亭、德国的波尔、台湾的庄智渊;谈到反手的凶狠,没有人不会肯定奥地利的施拉格、比利时的塞弗、中国的王浩、希腊的格林卡。正是由于他们拥有了过人的特长技术,才使得他们在世界乒乓球的舞台上成为王者,各领风骚。没有特长技术,就体现不出各种打法的技术风格,某种程度上说,当今的赛场已经成了运动员之间特长技术的较量。特长技术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手段,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全面的技术作为后盾,尤其是有主要技术作为支撑,否则,特长技术再好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实际上,特长技术是在主要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与主要技术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依托主要技术的雄厚功底,特长技术才有可能得到发挥。在比赛中,一个运动员是否把他的特长技术表现的淋漓尽致,首先得看他是否使自己的主要技术得到了发挥,如果在主要技术层面的较量中得不到先机,那么,特长技术的发挥就肯定会受到抑制。各种类型的打法对主要技术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同一类型打法的运动员掌握的主要技术也不尽相同,关键是看运动员处理球的思维方式和选择击球方法的习惯定势。主要技术之间的抗衡同样是比赛中主要的对抗形式之一,许多队员都是在主要技术的对抗中出现了闪失而饮恨落马。第47届世乒赛的男单决赛中,奥地利的施拉格与南韩朱世赫的较量就是例证。比赛中,施拉格有意与朱世赫拼正手,尽管朱世赫防守进攻连连上手,但施拉格反击成功,其正手位对抗的技术明显高出一筹。而半决赛中,马林与朱世赫在正手位的拼抢恰恰相反,这就说明,主要技术的对抗在比赛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二、 “前三板”技术的对抗。新的规则对“前三板”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前三板”的强势功能并不会由于规则的修改而失去它应有的光辉。无遮挡发球强调的是发球动作的公开化,并不阻碍对发球质量的提高。11分赛制的每轮发球只有两个,配套战术的使用空间缩小,组织“前三板”的难度加大。尽管如此,围绕“前三板”,会更大的激发运动员对发球研究的热情,去探索实现新的“前三板”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在比赛中“前三板”的对抗并没有因为执行新的规则而有所退让,相反是争夺得更为激烈。这是因为“前三板”鲜明的体现了乒乓球运动抢先上手、力争主动的基本特色,代表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方向。我国乒乓球队“前三板”的水平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前三板”对抗是我们多年来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根据新的规则,提出新的要求,重新组织起“前三板”的优势。第一是要形成以力量为主要特征的抢攻优势,上手发力,先声夺人。第二是提高接发球的拼抢能力,力争抢先上手,先发制人,实现“以我为主”的攻防转移,变被动为主动。第三是增强“前三板”的抗衡能力,减少过渡性技术,提高积极防守、后发制人的技术能力。在“前三板”的对抗中,无论对发球一方还是接发球的一方而言,都必须解决好发球后的第一板球的问题。在目前各种打法日趋成熟、技术日臻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要对以前针对直拍选手形成的“以‘前三板’为基础,以侧身攻为核心”的传统训练模式加以调整,加大直拍反手上手的进攻力度,增多进攻的层面,提高后续的进攻能力,充实和全面掌握“前三板”主动进攻的技术手段。三、 相持中搏杀技术的对抗。由于发球规则的改变,比赛中吃发球的现象减少,前三板相互制约的程度加大。改打大球之后,球的旋转相对减弱,起球的难度减小,比赛中球的来回增多,实力球明显增加,相持的机会越来越多,争夺也十分激烈。在相持阶段,中远台对攻、对拉和大力扣杀已成为主要技术被广泛运用,运动员的整体势力,包括技术功底和技术优势在相持阶段得到了最好的检验。在相持阶段的对抗中,运动员进攻的点、面进一步扩大,台内、近台、中台、远台各种进攻性技术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得到了充分体现;运动员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和控制、调节击球节奏和球运行的轨迹(弧线)、处理运动时空变化的能力也充分的显示出来。同时,相持中进攻与防守、控制与反控制的能力也趋向平衡。相持阶段的胜负,不仅仅取决各种技术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运动员的战术变化和对峙中的大力搏杀。前者主要是通过落点和节奏来抑制对方的攻势,撕开对方的防线,从近、中、远等不同的层面来实施不同的抢攻战术。后者则主要是先声夺人,抢先上手,强调发力,从力量、旋转和速度上压倒对方。纵观实行新规则以后的世界大赛,在不同打法的优秀选手相持阶段的对抗中,已经呈现出了“近能快攻,远能搏杀,能近能远,能左能右,以速度上手,以实力制胜”的打法特点。可以预见,在“前三板”逐步式微的情况下,相持阶段对抗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