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综合技术

  • 分享

    用身体去找球,借步法求平衡

    冬日私语 已有 171 次阅读  已被 1 位用户收藏 2012-04-26 07:32
    再谈重心之四:用身体去找球,借步法求平衡关于重心问题的三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关注。为了进一步说明重心在运动中的作用,今天再以《用身体去找球,借步法求平衡》的题目,来谈谈技术动作与重心之间的关系。比赛或练习中我们常常提及甜点和盲点话语,有的朋友可能对此还弄不明白。所谓甜点是指很顺手的球,很到位的球,上手舒服,不要化多大的气力;而盲点就是指那些不容易打到的球,是自己不容易对付,落点不到位的球。从训练的角度,我们如果将那些原来属于盲点的球转变成甜点的球,那么,就标志着你的技术水平有了提高。盲点越少,你的技术水平就越高。实际上,比赛中真正属于甜点的球是很少的,双方都在进行控制,都不会让对手很轻易的上手,很舒服的发力。所以,对基本技术已经掌握了的朋友,训练中就应该以盲点的训练为主,也就是不断增强练习的难度。提高难度的切入点在哪里?也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增大练习的难度。途径有两条:第一是提高技术练习的组合难度。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内容:1、加大不同技术的组合练习。比如,将正手连续攻变为拉后快攻,把弧圈技术与快攻技术结合在一起,拉中有打,打中有拉。又比如,将下旋与上旋的练习结合起来,搓中起球,搓拉结合,搓突结合,搓打结合。再比如,将台内技术与出台技术结合起来,把台内、近台、中远台技术衔接起来,使用多种技术,掌握各种不同的起球方法和相持手段。2、加大同侧技术和异侧技术的组合练习。所谓同侧,是指持拍一侧的击球技术,所谓异侧是指与持拍手相反的一侧。比如,将反手搓与正手拉结合起来,解决左右两边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又如,反手相持中突变正手,或正手相持中突变反手的无规律变线推攻练习,将两边的相持进攻性技术有机的连成一体。再如,将正手位搓接或挑打台内短球与反手拉、打结合,并接两边不定点的相持技术练习等。第二是提高手法与步法练习的组合难度。主要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加大顺向移动与同侧技术的组合练习。所谓顺向,是指从侧身位开始,采用持拍手同侧的技术动作,并与向正手位一侧移动的步法结合,比如,侧身位拉后连续在向正手方位的移动中用正手拉或打。又如,发球后,反手拉起后接移动中正手方位的连续拉打练习。再如,反手相持后转正手的连续走动进攻练习。2、加大逆向移动与异侧技术的组合练习。所谓逆向,是指向非持拍手一侧的移动,并综合使用同侧和异侧技术动作。比如,正手位连续拉或打后转逆向移动,并结合反手进攻的技术。又如,发球后,采用侧身拉后接正手位的走动拉、打。再如,反手相持中侧身转正手走动拉、打后再转反手走动拉、打练习。显然,上述两类组合中都是后面的一个组合练习的难度要大。因此,训练中这类练习的内容在安排上要大于前一个组合的练习比重。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比如仅仅是这些练习中的几个例子,可以组合的练习很多很多,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设计更多的练习组合,可以简化,也可以加深,还可以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迭加。你完成组合的难度越大,就证明你的训练水平越高。通过对上述难度组合练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是技术本身具有这样的难度,因为它们都是由基本技术结合而成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对身体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协调程度和步法移动方面的要求上,此时的练习不再是简单的基本技术的练习,而是对选手综合能力的检验。我把这样的检验看成是对选手技术熟练程度和对身体操纵能力的考核与挑战。这就引入到了本文的主题:用身体去找球,借步法求平衡。用身体找球,就是说在每一次击球中,你都要将身体作为技术动作的一个部分参与到过程中来,而这个身体的含义,主要是指上肢与躯干。我们要把击球从单纯的上肢运动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把躯干的运动整合到击球的环节中去。这是因为,当代乒乓球运动已经发展到了用身体打球的新的阶段,仅仅用手打球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尽管上肢处于击球环节的核心地位,尽管有的球还需要上肢的独特作用,但从整体上说,没有躯干的参与,上肢的核心地位就无法突出,获胜的希望就很渺茫。用身体找球取代了用手找球的位置,自然而然的上升到了实用技术的层面,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我们从下面的图片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出用身体找球的技术趋势。身体找球实际上就是利用身体的重心来打球,它的含义,并不是在整个击球的过程中去怎么样的维持身体的平衡,而恰恰相反,是通过上肢与躯干的紧密结合,主动迎击各种来球,由于躯干的参与,加大了重心的移动幅度,打破了原有的身体平衡,使身体重心的变化更大,重心的转移更加符合发力的需要,上肢与躯干的力量也就更加集中(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下肢的力量传递在内,关于这一点,将在下面给予说明)。我们在观察优秀选手的比赛中就可以发现,使用身体找球而使身体重心发生重大变化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失去重心的情况下用身体找球而产生的不规则击球动作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前面我所谈到的组合技术的练习,通俗点讲,就是身体找球的练习,即通过那些无规律的复杂的组合练习,使原来所谓的“盲点”,逐步转变成为“甜点”。因此我们在进行组合练习时,要始终坚持“用身体找球”的观点,哪怕是减低难度和简化内容,也要动员躯干与上肢一起投入练习,让身体在找球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活。身体找球练习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技术动作的力量明显增大。躯干的力量与上肢的力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再加上腿部力量的凝聚,技术动作的威胁性显著增强。动作幅度的增大和力量上的加强,是身体姿势的改变(骨杠杆的运动幅度加大)与身体重心变化的结果,一方面使身体的运动更符合技术发挥和运动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人体对身体操纵重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难度。身体找球会带来身体重心更大的变化,而技术的发挥和技术的衔接又需要有稳定的身体重心作为保证。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下肢的步法调整和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句话:借步法求平衡。我在再谈重心的三篇文章中,对下肢在调整身体重心方面的作用已经进行过介绍,身体失衡的情况下,都是通过下肢的移动来进行调整的,用身体找球,对步法移动和调节身体重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下肢在运动中的功能体现在通过蹬伸将力量上传以及移动和重心调整上。身体找球的过程中,下肢力量的传递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支撑上体找球的原动力,这种支撑一直维持在击球动作的发生。在击球动作完成后的一刹那,下肢的功能立刻得到了转变,在大腿的带动下,进入了对身体重心的调整阶段。虽然躯干与上肢环节在击球后也会作出一些身体姿态的调整,但整个身体重心的调整,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还是下肢。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球迷朋友平常议论身体重心还原困难的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由于步法上的原因。如果步法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在功能,那么,就会更有效的促使你大胆的去使用身体找球。反过来,你不能很好的利用身体去找球,主要是步法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步法就成为了“用身体去找球”的基础。这就提醒我们,要用身体去找球,就要学会借步法来寻求身体平衡的技巧。要做到这一点,又回到了技术训练的问题上来了,提高手法与步法练习的组合难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收藏| 举报| 回复 
  • 牧羊人 2012-06-01 16:44
    用身体找球,用步伐调整,盲点便甜点,学习了。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