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站
俱乐部
群组
比赛
积分
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
协议
内容。
群组
-
综合技术
返回讨论区
发起新话题
分享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专业的乒乓之路之三(转)
冬日私语
已有 355 次阅读
2012-06-06 13:41
不妨把拉弧圈的挥拍弧线分解成如下重迭的3段:1,从挥拍起始点到挥拍终点--a2,从换用"卡车"档开始到球被击出--b3,球在拍上驻留时的轨迹(弧线)--c---------------------------------------------->time(start)-----------------------a (end)---------b-----c关键就是弧线b的长度,为了确保弧线c被包在弧线b之内,球手肯定要较早应换用"卡车"档--(弧线b比弧线c早开始),而弧线c是真正"裹球"所占的驻拍弧线。弧线c长,则必然要求弧线b加长,如拉高吊弧圈;弧线c短,则弧线b不需很长,如拉前冲弧圈;弧线c极短,几乎缩成一个点,如中国快攻,基本不用换"卡车"档。我本人的弧线c长度大约是:拉高吊弧圈,10-20cm;拉前冲弧圈,5-10cm。(从我练球的录相上测得)我本人的弧线a的范围大约是100-150cm。但弧线b的个人性更强,拉球稳定性高的,弧线b相对较长,拉球凶的,则弧线b较短。所以,拉弧圈时的身前击球的击球点(范围),应算弧线c才合理!!!把弧线c选在身(腹前)前,更易於发力!!!!!有的时候弧线c会被球手拉得特别长(当然弧线b也特长),常见於削球手为反攻寻找机会时的第1板拉球,因为此时球常常在下降後期,为了造较弯曲的回球弧线,弧线c必须加长,甚至特别长。另外在回拉长胶削来的又转又沉的下旋时,特别长的弧线c也会常常见到。说到了拉下旋,就不妨多说几句,尤其向徒兄抖两句狂言,也顺便讲讲专业,业余与球迷的区别。除了打削球或对手爱推(削)下旋,每分球中顶多只有一板拉下旋,之後双方进入相持,再拉下旋的机会就很少了。但就是这一板拉下旋却是体校球员每天必练的项目,往往一开始练组合技术,教练总会先说:"好了,下面开始,发下旋,然後从下旋打起。"也叫打"搓攻"--先用下旋控制,然後找机会进攻。正是由於这一板拉下旋是打"搓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又是一分球从控制到攻防对攻的衔接,谁都失误不起。如果您失误了,您平时常练的所有其他攻击技术都用不上了。特别是现在,发下旋球的使用率极高,不会打"搓攻"就等於不会打球。当然发上旋球也是一种变化,一旦对手识破了,强攻你,就把发球的优势尽失,跟高手对阵,发上旋绝对是一种很大的冒险,特别是高手们都特别注意对上旋的强攻,而你上旋发得再好,其速度旋转也不能达到弧圈的水平,90%构不成威胁。再说这一板拉下旋的目的,如果对方控制得好,您又能有起板的机会,这一板拉下旋的标准一是要转,二是要低(要先保证能过网)。要转容易(下面马上说),但要低不容易,却有不能不低。您看小萨反拉对手的一板拉下旋已经成了杀手犍,下界世锦赛极会成为潮流,谁敢不低。有不少球友喜欢这一板拉下旋打上升期或高点期,即拉前冲弧圈,如果对手的下旋没控制好,回球较高,旋转又明显,您的步阀又能到位,那问题不大。但仍要冒拉前冲球,易弹网(前冲弧线低,弧线又不"柔和"),易出界(这一板拉下旋,基本都在近台,前冲的速度快,而球台只有2。77米长)的风险。另外,下旋球在高点期的曲率变化特别大 [注1](比不转球,和上旋球, 高点拉球,需要有充足的训练来保证判断准,动做熟。所以您注意看专业球手,这一板拉下旋基本都是在球台高度(76厘米)左右拉小高吊,"加"转,又易控制弧线高度。而拉高吊是在下降期,球手的重心自然比较低,对下旋拉高吊的重心起幅稍大。难怪有的球迷总觉得这一板拉下旋只要腿上多使点劲(拉球甚麽时候腿上不使劲呢?拉上旋,拉弧圈时,腿上的劲还使得更多呢!腿上多使点劲--都是废话!),而不用管手上动做(我下面证明给徒兄看,这一板拉下旋的手上动做特重要)。请您看完下面证明,哪怕您已经忘了或没学过流体力学,我保证您能看明白,没时间?您起码看一眼结论![注1]------------------------------->------------------------------->--------->0-------------------->------------------------------->------------------------------->图中的球悬在向右流动的空气(流体)中静止,根据"运动是向对"原理,可以把图看成,一个球在静止的空气中向左飞。如果球不带旋转,球上下受的气压相等,球只受重力。如果球带旋转(设为顺时针旋转),球体表面会因空气的粘度,带动球表面附近的空气微粒一起做顺时针旋转。则相当於球上面的空气会加速向右流动,而则球下面的空气会减速向左流动。根据泊努利(bernoulli)定率可推导出,流体速度大的位置压力小,流体速度小的位置压力大[注2]。则球上下受的气压会有差别,球会受一个向上的升力(再把空气阻力加上,准确地说,受一个向上偏右方的升力)。------(请看本文後,楼下请zxi附的图,更清楚!)而上图用相对运动的角度看,就相当於,右方的球手向左方球手击出一个下旋球,球会受一个向上偏右方的升力。同理,如果球带逆时针旋转,就相当於,右方的球手向左方球手击出一个上旋球,则会受一个向下的"反升"力(再把空气阻力加上,准确地说,受一个向下偏右方的"反升"力)。另外,还必需考虑的是,当球从台面弹起的瞬间所受的磨擦力。即下旋球受一个向後方的不太大(因为下旋不会特别转)的磨擦力,为球减速;而弧圈(上旋)球受一个向前方的很大(弧圈很转)的磨擦力,为球第二次很明显地加速。结论:下旋球受向上且偏後方的升力,上旋球受向下且偏後方的"反升"力,再考虑球从台面弹起的瞬间所受的磨擦力,球手会感到:下旋球发"漂",不往前走,而上旋球一个劲往前往下"钻"。[注2] 泊努利(bernoulli)定率的验证1. 在行驶的车内吸烟。如果把车窗开一小逢,则车内的气流基本仍为静止,速度是0;而车外的气流速度大过车内。所以车内的气压较大,烟往窗外跑。2. 2。在室内,把一张纸条,平平地吊在下嘴唇下放。用嘴向外吹气,纸条上方的气流速度大,而纸条下方的气流速度基本仍为静止。所以纸条下方的压力大,气压会把纸条托起来。现在您该猜出我为什麽说,下旋球在高点期的曲率变化特别大了吧。就是因为其升力由於旋转的减弱(下旋本来就不可能特强)而减小,到了最高点,重力的作用占了绝对上风,球好象突然往下掉,下降期的弧线比上升期陡得多。同理,上旋球所受的力("反升"力重力)从球弹起就基本上非常"团结"地往下拽球,且"反升"力的持续性也很强(上旋一般比下旋强很多),所以下降期的弧线和上升期弧线都很平滑。下旋球在高点期的曲率变化特别大,是不是说下旋球很可怕呢?恰好向反。下旋球的飞行速度慢,又有升力作用,下降得又比上旋慢,根本没理由怕他!再说对下旋的一板拉(上旋)球,其实并不改变球的自旋,只该变其飞行方向。对下旋的一板拉(上旋)球,其实是对来球的"加转"过程。只要能有足够的"迎前"(因为下旋球不往前走)动做,把球"咬住"(给球足够的"正"压力),拉下旋是件容易的事!再有,乒乓球中的下旋比网球的下旋的威力小得多,因为网球当球在下降期回落到地台面时,就已经绝对没救了,而在乒乓中,只要来球够长(出台球),您有足够的时间在低於台面的高度(同时旋转也弱不少)回击。同理,对上旋来球的削下旋,也并不改变球的自旋,只该变其飞行方向。但削球不可能对来球"加转"(削下旋动做不可能造出比拉弧圈动做更多的旋转),而且有对来球的"减转"作用,特别是当上旋来球速度快,又特"下钻"时,削球能否把来球"咬住"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即然下旋不可怕,哪为什麽业余球友拉下旋老是不稳定呢?# 总想拉高点期,动做又不熟练。# 对短且出台的下旋,不敢"迎前",怕磕到台子。# 上身不够前倾,总是依挥动手臂的力量去"咬球",且击球点太靠近身体。还有一个原因,即使专业球手也觉得难受。当下旋来球的旋转不好判断时(即来球到底有多转),很容易失手。高手们有的还特别会利用这点:搓个很低的不(太)转的下旋,让您拉球出界,或搓个加转的较高的下旋,您放心又放松地一拉,滋溜,下网了!搓下旋时,搞转不转比较容易---动做小,球的线路短。所以,一定要做及时的准确判断。(拉弧圈时搞转不转就不吃香了,动做大,线路又长,有经验的球手一般都能判断得出,即便判断错两三个,一会ㄦ也就适应了。所以,判断准确,并对应地调整拍型(拍子的迎球角度)是拉下旋球的头条大事,大到连大肌群协调发力都可以放到第二位(因为,如果拉下旋不要求一板杀死对方,只求低和转是不需要出太大力的)。所以,听有人说,下旋强就在拉球时腿上多使点劲,而不用太管手上动做???(我老K在换新旧胶皮时还要在手上做很大调整呢)云云,不得不为他还没走过打球者不擅调整拍型的"初级节段"而稍感遗憾;还有"兜"底击下旋的玩笑论点,简直象瘿鹉学戏,八里地外一听就知道是耍把式的。看看44界老瓦切掉老普的一场球好了--老普的挑下旋,老瓦的点下旋,有谁"兜"底吗!?我这"专业速成"也快说完了,这许许多多字也都是老K一下下敲进去的,目的就是帮助业余球友,能尽量改掉与"球理"相背的坏毛病。等到您练好了,在球台前一出手,别人就会猜"这位以前可能经过专业训。。。",那就算我没白废"口舌"。而且到那时候,您如果把自己打球的心得贴出来,也会让"业"郎们觉得您是在做research!(^_~)(4)肚脐前方的击球点的定义身前击球点的角度说清了,那击球点离肚脐有多远呢?这涉及到击球的动做幅度的讨论。我们知道,如果击球半径大,击球的能量才可能大;在击球弧线中,还有另一个叁数决定挥拍能量,即叁与挥拍的质量。I=sum-of(m * (square-of)r)I是挥拍产生的能量,m是叁与挥拍的质量,r击球半径。这就是之所以专业球手抡动上半身的重心(而非仅是手臂)击球的根本:1。抡动上半身的重心可以大大增加叁与挥拍的质量,有时甚至是抡动全身的重心去击球,如前篇所述。2。要抡动上半身的重心,则必需向前弯腰,以腰为转动大轴(肩为小轴)的击球半径(与腰的投影 手臂的投影成正比)大过只用手臂转动的击球半径。而且,别忘了,挥拍产生的能量与击球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说到这里,您肯定也能分析出为什麽孔令挥的正手位击球常常力量不够了吧?还不得不说说t某人对弧圈动做幅度的论点:以引拍结束时(t某人称起拍时)前臂与上臂的夹角为判定标准???---夹角大的是大拉,夹角小的是小拉,可大可小的是中拉?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如果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多,挥拍能量的损失就大,但动做的灵活性高;相对地,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少,挥拍能量的损失就小,但动做的灵活性差。以前中国球员打近台快攻的多,站位近台,为了避开球台的阻挡,为了攻台内球,拉球攻球时前臂收缩得较多,还特别注重"迎前"击球(便於打快节奏,特别是对下旋来球)。多年之後,拉球攻球时一定要前臂收缩,成了中国球员的传统动做。有的球员看老金的中远台(几乎)不收缩前臂的拉球,说人家动做难看!?却不问问自己对击球原理有几笔刷子。正是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多少,决定拉球中旋转的质量!简单地说,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多,等於没有换成"卡车"档,是在拼挥拍的线速度,而非挥拍的抗阻能力。用在刘国梁身上很合适,他是快攻型。用在老马身上也不错,他是中国暴冲(速度第一,旋转第二)型。用在王励勤的近台拉球也挺好,这时王励勤也是以快为主。但到了需要旋转第一的时候(特别是到了中远台发力对拉时,没了球台的阻挡),拉球时前臂收缩得多(没有换成"卡车"档)就要吃亏了,如老马,再如小马琳哥的前臂收缩型拉球--旋转肯定不够。王励勤这点结决得好--随时根据需要换档!老瓦和老普也都是换档的高手。您可注意老瓦44界淘汰阎森的最後一板中台发力拉(冲),前臂几乎一点都没有收缩,拉出的球象个风火轮,又转又快,绝了。中远台发力拉球可叁考的还有王浩,丁松的中远台反攻,前臂收缩几乎看不到---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否则旋转肯定不足。阎森的动做也几乎是直臂拉球,极少有前臂收缩(还喜欢上身扑进台子拉高点期),旋转极为强劲!!!再看小萨和卡尔松的正手拉球,前臂收缩得也很少,但他们引拍结束时(t某人称起拍时)前臂与上臂的夹角都不大(t某人称"小臂时夹着"),因为他们的身高都几乎1米90,又得前倾上身,其挥拍半径并不小,几乎板板拉球都使"卡车"档,怎麽会以"小拉"来分呢?如果t某人用尺子去量量比比小萨和阎森的挥拍半径(肚脐->球拍的投影),谁小谁大肯定另有一番结论。真正只靠前臂收缩拉球的我只注意到法国的几个狠妈妈(除了希拉) 林德,都是近台凶狠型,除了盖亭能靠一双飞毛腿长期保持高水平,其他的都极不稳定。总之,仅以身体的某部分的角度去谈动做幅度,没什麽实际意义。有个我的亲身经历,说出来,给您解个闷ㄦ。以前我在北京养狗,经常出去溜狗,顺便让狗上侧所。常遇到个也出来溜狗的老太,她爱保持公共卫生(比我强),总把她的狗的赃东东收到自带的口袋ㄦ里。她常教育我也该这麽做,但常抱怨她狗爱拉稀:" 独独(狗名)小拉最好(流行吗--老k解说),不用管,它自己就一会ㄦ干了;大拉也好(舒展吗--老k解说),一夹就起;最讨厌的就是中拉,不象大又不象小,又大又小,最难啦!"虽然老太不会用排遗,排泄,肠道传染病分类,但她起码以此来区分保持公共卫生的难易,比我强,比t某人用狗的赃东东的分类来谈论弧圈更强。在网上说话,最好给自己留个圆场的余地。不然,您万一得罪了某个高手,人家又不想亲自动手,派个幼徒寻上门来,您是马上掏出三分送的"竞技与娱乐"之论哄走人家小童呢,还是立马ㄦ毫不客气地给人家示范一招"中拉"呢?刚好昨天看到了个广告,是宣传internet的,上面有一条其貌不仰的狗,一只爪蹋在notebook的键盘上,广告词是:On the Web,nobodyknows you are a dog...我多添三个词,送给狗眼看人低的"中拉":On the Web,nobody knows you are a dog, until you bark...老k的临别赠言---怎麽练?1。少花时间去检球。如果80%的球您和同伴打不到10回合,要麽是某方的动做有问题,要麽是打得太狠了。2。先练徒手动做。打球时(上台击球),您是不可能完全知到自己的动做是怎麽样的,最好先对着镜子把姿式教正好(至少您自己满意),再上台击球(打定点,定线。熟了再打变线)。有摄相机帮忙更好。3。技术训练时的重点是技术动做,而非力量。用70%的力量练足够了。要的是正确动做的重复再重复,让肌肉在酸痛和疲劳後产生正确的记忆。比赛中就不会走型了。4。把练好的技术融如实战。--打(自我)教学比赛,比如练"一板拉下旋",只要我发球,就发下旋,对方一搓长我一定要拉起来,哪怕下面陷入被动,也坚持这麽打,不去管胜服。5。打一拍好球後,不要先高兴,要分析自己用的动做是否正确。动做不好,而球好,没用!因为这种球出现的机率肯定不高。6。不要盲目学非正规动做,不要做摸象的瞎子。
收藏
|
举报
|
回复
回复
举报
#1
老虎打武松
2012-06-07 06:46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