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综合技术

  • 分享

    从拉到打的必由之路(转)

    冬日私语 已有 158 次阅读  已被 1 位用户收藏 2012-05-30 22:58
    从打到拉的必由之路受德先生的委托,谈一谈由快攻转入弧圈练习的途径和方法。对弧圈和快攻的关系问题,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弧圈是开路先锋,快攻是决胜基础。不一定很准确,但至少是表述了我对这两种技术的重视程度。目前,世界乒坛的主流打法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一类是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后者以欧洲为主体。从打法的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核心技术都是快攻和弧圈,弧圈与快攻。因此,作为我们业余球迷来说,要使自己的技术有模有样,或者从追求乒乓快乐出发,来从事健身锻炼,都希望能拥有快攻和弧圈技术,这是无庸置疑的。关于是先学快攻技术还是先学弧圈技术的问题,从我的观点和我执教的经验来说,倾向于先学快攻技术后学弧圈技术,至于为什么这样考虑,我在《谈学习弧圈的两种途径》一文中都有说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切入主题。由快攻转入弧圈练习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可以用“六先六后”来概括,即:先挂后摩,先小后大,先远后近,先慢后快, 先吊后冲,先轻后重。一、 先挂后摩。弧圈是摩擦产生的,但学会摩擦会有一个过程。从打到摩这个过程中,挂的技术是中间媒介。它既区别于打,又区别于摩,但由打到挂容易,从挂到摩也顺当。因此,挂的技术学习,就很自然的成为由打到摩的过渡和桥梁。那么,什么叫挂,挂与摩有什么联系?实际上挂也是一种摩擦的技术,但动作没有弧圈动作大,前臂的加速也没有弧圈那么明显,吃球的程度没有弧圈那样要求高,挂的技术向上的成分要大,类似于在中远台带点摩擦的放高球的手上情形,只是动作的幅度小点而已,也与快攻技术中提拉的技术相近,但球拍的前倾角度稍大,比前冲弧圈球拍的前倾角度要小。挂主要是解决球拍“吃”得住球的问题,因此,练习挂的技术时,可以对动作不作更多的考虑和要求,但要注意击球时间和掌握击球的节奏。等到挂得住球,有了对摩擦初步的感觉,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按照弧圈技术进行要求了,重点放在对球的摩擦上,并注意前臂的加速动作。对于快攻基础扎实,身体协调性好的球手,从挂到摩也许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专门训练的少年儿童由挂到摩的学习过程很短,一般就是一两天,成人球手只要方法得当,我想这个过程应当也不会很长。至于要掌握整个拉球的动作可能花费的时间就要长一些,时间长短完全取决于你的技术与身体状况。二、 先小后大。主要指动作的幅度。学习弧圈,不能一开始就按照整个动作的要求来做,这样将反而会使自己得不到动作要领,掌握不住关键的技术细节。有些朋友最后弧圈的质量不高,恐怕与练习一开始没有把重点放在主要技术环节的学习上不无关系。开始练习时,只要领会手腕摩擦球的感觉和动作,由挂到摩,逐步深入,在打的基础上向挂靠拢,在挂的同时向摩过渡,由打到挂注意手腕的变化,把向前击球改为向上挂球,动作仍然可以保留快攻的架势,但要注意把击球时间调整为下降期。先小后大所遵循的原则是:先手腕,后前臂;先前臂后上臂;先上肢后上体,先上体后躯干,先躯干后下肢这样一个动作的改进顺序。最好是不要错位,比如前臂的加速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去学习转腰去了,上肢的问题没有练到位,就强调蹬地的动作去了等,这样的做,最后的结果是动作不能从整体上得到改进,出现拉球动作顾此失彼的现象。先小后大的另一个含义是: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幅度,在学习弧圈的过程中,都要遵循先小后大、从小到大的原则。不要一开始就以实际的动作幅度来从事练习,要循序渐进。如引拍的动作幅度,前臂的加速的动作幅度,腰髋的转动幅度等,要知道,技术越正确、越熟练,才能更有效的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肌肉投入运动,初学时,你根本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许你的动作还带有某种缺陷,在这样的情形下你如果盲目的去追求动作的整体性,那么,错误的局部动作将会把你的整个动作拖入泥潭而不能自拔。三、 先远后近。主要是指站位,开始离球台可以远点,这样,你做动作才会不感到压抑,才有可能从容。学习动作要有反应,反应需要时间,远一点就使你获得了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建议开始学习弧圈技术时,站位以中台为宜。除了反应需要时间外,掌握动作也还需要一定的空间,站位远一点,你的动作就可以更加自如,更加放开,等基本上掌握了拉球技术后,再进行近台的练习,就不至于感到紧迫和手忙脚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赞成先学上旋情况下的拉球,后学下旋拉球的原因之一。四、 先慢后快。主要指完成动作的速度。任何新动作的学习都要经历先慢后快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人们掌握客观事物的一条普遍规律,弧圈技术的学习也无例外。我们不能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实战中的速度要求和技术水平,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磨练,况且乒乓球运动是一个无规律的运动,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你就没法应变瞬间发生的变化。因此,单一的技术动作速度还不能适应乒乓球运动的需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更加的重视自己的技术质量,就会在一开始把目标确定在一个很高的质量评价体系上,注重在技术学习的初期阶段,不追求学习的进度,转而追求技术动作的高标准,宁愿花的时间多一点,进度慢一点,也要把质量搞上去。五、 先吊后冲。主要是指学习和掌握高吊和前冲两种弧圈的顺序。在有了摩擦的手上感觉之后,应先学会高吊,再去学习前冲。从击球时间上分析,高吊弧圈的拉球时机比较稳定,高吊弧圈一般是在来球的下降前期拉起,而前冲弧圈的击球时间就比较灵活,在上升期、高点期以及下降前期都可以,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开始学习高吊在掌握击球时机上就比较容易。但关键的问题还不在此,我们知道高吊弧圈的旋转特征比前冲弧圈的要强,也就是说,过了高吊弧圈这一关,也就学会和掌握了弧圈的旋转,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前冲,其前冲弧圈的旋转质量就有了保证。同时,前冲弧圈对前臂和手腕的爆发力要求很高,在初学弧圈时,你也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加上高吊弧圈对付下旋来球的还击比较稳定,因此,建议在学习弧圈的时候,还是坚持先吊后冲为宜。六、 先轻后重。主要指练习时的力量。这一点恐怕要引起球迷朋友的足够认识,论坛上不少帖子都是关于力量方面的讨论。我的结论是:力量的大小与技术的熟练程度成正比。当你的技术还没有达到可以发力的程度、当你的身体协调性还不可能保证力量最大发挥的时候,当你的技术与你的素质还没有高度统一和和谐一致的时候,你不要去奢谈力量的问题,而要去努力的提高技术,提高身体的素质水平,提高技术与身体的紧密结合。学习弧圈技术,开始只能以中等以下的力量来投入练习,此时,动作幅度、动作速度与动作的力量要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即动作小、速度慢、力量轻,随着熟练程度的加深,幅度开始加大,速度开始加快,力量也随之加重。尤其是在初学时,力量小点,吃球薄一点,就能更好的体会到摩擦的感觉。就是在你基本上掌握拉球的技术后,你也不要急于发力,也只能用中等力量去反复练习,加强手上的感觉,提高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和改善技术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你可以作一个自我评价,如果当你发力之后,你影响到身体重心的还原没有,影响到你后续动作的跟进没有,影响到技术动作的实效性没有(指无谓失误多、落点不好而遭到对方的还击多),如果有影响,说明你还没有具备发力的条件,你使用发力技术的时机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要知道发力是技术成熟的标志,是技术与身体高度协调的结果。先挂后摩,先小后大,先远后近,先慢后快 ,先吊后冲,先轻后重,仅仅我个人对弧圈教学的经验总结,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加以提炼、浓缩和阐发,就做为大家练习时的一个参考吧。附:教学训练步骤和内容(简要)一、 上手练习(时间:3天—7天)1、 示范动作,讲解动作,给学习者一个完整的拉球技术概念。2、 讲解学习的步骤,指出拉球的技术重点。3、 讲解重点技术的动作要领和练习的方法与要求。4、 进行摩擦球的手感训练(1) 中台学习挂球的技术:慢、小、上、挂、薄、轻、高。要求:动作慢,幅度小,以手腕为主,向上挥拍,采用挂的方式(即摩擦),吃球要薄,力量要轻,挂起来的球弧线要高。教学训练形式:上旋情况下,采用多球单教的方法,即边练边教,不连续供球。(2) 连续多球训练在能挂住球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前臂挥拍动作幅度加大,不作向后的引拍要求。主要体会前臂与手腕一致摩擦球的动作。二、 基本动作的练习(20—30天)1、 徒手的挥拍练习:从准备姿势开始,引拍—上臂带动前臂加速挥拍—还原,要求动作轻松自然连贯、幅度适当,不要过大,含胸收腹,腰髋随上肢放松转动(不作过高要求)。2、 台上练习(1)前臂的拉球练习:主要检查是否已经掌握了摩擦的要领,质量不作过高要求。(2)上肢的拉球练习:注意上臂与前臂的协调配合,观察是否有错误动作。(3) 连续供球情况下的练习,进入建立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阶段,要求动作稳定,轻松自然。此阶段逐步将对腰、腿提出参与动作的要求。中等力量。(4)连续供球情况下的练习,进入技术动作的掌握与熟练阶段,要求动作稳定,轻松自然。中等力量。(5)走动中练习。以上均采取多球训练为宜。这一个阶段时间预计在1个月左右。如果技术动作没什么大的问题,后面就可以进入巩固与提高阶段了。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