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顶髋(转)
冬日私语
已有 715 次阅读 已被 1 位用户收藏 2012-05-23 10:01
先举一实例:某日受友之托去探班,换鞋入内,见教练又在加时为其纠正正手发力不足及落点分散的发力动作,教练反复告诉小学员以蹬地带髋转体来带动右肩迎前发力,己进行至第三天,收效甚微。几个球过后盆里无球了,小孩过来问好亲热后去拣球。因教练是密友,历来无话不谈,趁小孩不在,我即与其探讨以髋带肩的方法;密友夸奖小孩聪明好学、理解能力强、听话守纪律,只是正手力量始终不尽人意,交流中拣球完毕,我让小孩正常站位做徒手挥拍,动作依然正规漂亮、无可挑剔,再让小孩做慢分解动作时,问题出现了,又让教练喂球以三、四分力击球时问题更加凸显可见,我告诉小孩收腹含胸不到位、前倾不够、转体不明显,纠正后又打几个,仍未解决;再告诉他收腹含胸时应感觉小腹向右髋靠紧、这样重心会自然右移、含胸到位自然身体会前倾、斜身沉肩要明显、蹬地发力时右髋前顶配合右臂带手臂迎前;徒手三次后教练发球,第一个球无起色,在我喊"发力"后第二个球飞出去了、但同时拍子也飞出去了、人也冲到了球台前趴在了台子上!教练楞了一下、随后冲过来抱着发呆的孩子亲了一下:好小子,漂亮!这位不足12岁的孩子是不会懂原理的,只是在教练的指导下完成要求动作,但球龄较长的孩子会依据自己基本功"功底"和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去接受指导,改正不足和接受新技术,他们的动作舒展、漂亮,简洁、规范,所以好看,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看他们打球的原因,此是余话,举例的目的是为证明下面的内容。分折一下,很多球友谈及发力时都会说:蹬地、转腰带大臂迎前、小臂加速摩擦....(因为有专题,这里暂不涉及腕力的参与),"蹬地"是正确引拍蓄势后发力击球的第一个动作,有关肌群的舒张和收缩的单体及联合运动(体能反应)过程加工形成为动量是从前脚掌蹬地开始的,是发力的起始点,动量由此形成并向上传递(并应在不间断传递过程中加以放大),所以踝关节应为动量传递的第一个传接点,且称为第一个支点;挺膝后动量继续上传,膝关节成为第二个支点;再通过骨股头(肌群)达至髋关节,至此,下肢动量上传结束。这里要说明的是下肢动量生成与传递较直接,并且可以认为在一条直线上即可反映全部,形成差向性和差速性很少,所以对球友们相对来讲是容易做得到(这里还应涉及到这二个支点的运动合理性即有关肌群的合理运动及配合合理性及运动方向性和统一协调性)的。我们都知道在蹬地、挺膝、顶髋同时转腰,蹬地的"力"才能转换为动量从下肢传到上肢(所谓动量,个人的理解在这里应视为始发的力在上传过程中的衰减或增大的一个不定值。),可见,髋也应是一个支点。有人会说转髋即为转腰,它们是连在一起的,这话有道理但不全面;请把你的屁股死靠在墙上并用双手固定后转一转腰,注意一下腰、髋各自移动的距离你就会体会到差速性的存在了(它们虽然会同动,移动距离却是不同的);显然,蹬地、挺膝带动的如果只是腰的转动、而髋的前顶却不到位而形成了脱节,于是动量就有了衷减、打了折扣,这是第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髋的前顶到位,结果就会是腰的足量转动!髋动腰必动、腰动则髋不一定全动的差速现象一定要引起严重注意!还有球友引拍时重心平移不够或过大,而髋前顶又不到位,却用力转腰去弥补或增加发力的不足,结果又出现了蹬地、转髋的发力方向与转腰发力方向不够统一,这就又出现了差向性,是第二个常见问题。当然,差向性和差速性二个问题出现可能性最多的是由髋到腰、由髋到大臂、由髋到小臂直至顶板手指等多个关节的最强调协调统一(其中有腰、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甚至指关节等)的上肢上;可见,上肢的支点是髋、下肢最后的上传点是髋,所以髋这个点是启下承上的最最重要的发力支点!而由各支点可能引起的差向性和差速性这两个极重要因素又都由髋来开始引导和承接的!所以,髋很重要!顶髋很重要!!髋的正确运用真的很重要!!!与此同时,上肢各支点的协调统一是一定要充分认识和注意差向性和差速性这两个极重要因素的!!!文笔不好,罗嗦的只是个人的一孔之见,会有不成熟、不全面甚至谬误的地方,仅供参考并欢迎拍砖,以求共同提高之目的!以下是给一位球友回帖的内容,转到这里:肌群的张弛和收缩程度体现了此肌群工作时所产生的"力的大小"及"力的产生速度",但这个"力"的传导最终仍然要由各关节来承担,这是勿慵置疑的。由于主导各关节的肌群的能量不同及发挥这个"能量"时的差别,所以参与传导这个"力"的各关节在传导过程中除"差向"和"差速"现象引起这个"力"的衰减外,还由于有各不同肌群的参与而使这个"力"有量的增加。个人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会称这个"力"为"动量"的原因,因为这个"动量"在上传过程中经由各关节时会因掌控能力的不同而会有增加和减小的现象。当然,我们追求的是这个"动量"的最大的增加和最少的减小,才能有所谓的"暴发力"。我们用"立柱顶千斤"的道理来比喻,立柱能顶千斤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基础,这就是"髋"的作用,"腰"转了,上体向前了,却没有"髋"来做基础,任何人都不可能发出自己的最大力量的,就更别奢谈什么"暴发力"了。以下亦是一篇回帖:专业运动员的顶髋动作是很随意的,不注意去观察,有时甚至看不到,这是他们在小时打基础的时候就以被教练强化了,但要仔细观察,却会发观他们在发全力时,随着手臂的发力,在右腿的支撑下,有时会整个身体的右半部分都在向前,这种现象体现最明显、最夸张的运动员在我的印象中要首选中远台发力与横板正手相持却不在下风的南韩日直打法极优秀的运动员金泽洙了。这说明顶髋带腰的动作与整体发力动作应是非掌协调、随意、又不可或缺的。对于我们业余球友中某些对顶髋作用认识不深刻或根本没有认识的球友来说,若想正确和协调的发力就必须重新认识并刻意地补上这一课了。他们可以随意,我们却必须刻意,直至到随意,这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