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乒乓球网络学校

  • 分享

    转载庄则栋前辈的一篇日志 乒乓与围棋

    chic 已有 465 次阅读    2013-02-10 23:09

    有人会说:“庄老师,您是不是无内容写了?怎么尽写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与乒乓毫无关系的围棋呢?”这乒乓与围棋,一个“快”、一个“慢”;一个“动”、一个“静”;一个“风驰电掣”、一个“胸藏锦绣”。实际上,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风驰电掣中胸藏锦绣,胸藏锦绣中又蕴藏着风驰电掣。
      这篇文章在我心中酝酿好久了。32年前,又我好友钮琛合著的《闯与创》,书中开篇不久就有这样的论述:“汝要打好球,功夫在球外”。我有这样的体会,绝不是空穴来风、哗众取宠、忽悠球迷和网友,这是我真实的思想写照。周恩来总理说过:“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最美、最善的,而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我父亲在上个世纪的1926年前后,从上海搬迁到北京,住进了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大街永康胡同的一所大宅院里,这是岳父母哈同和罗迦陵送给我父亲和大母亲的陪嫁。这所宅院是慈禧太后的太监小德张,送给辫子张勋的一座王府,共333间。后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强占、火烧,我家几经搬迁到我出生时,家庭已走向没落。在我小时候,我家里有一个近似红木的90cm X 90cm的棋盘,一面是象棋、一面是围棋,我父亲非常爱好象棋,经常和朋友们在家里对弈。由于当时小看不懂,所以象棋就会下一点点,由于棋盘保存不慎,中间开裂,文革开始不久,我家几次被抄,围棋盘也难遭厄运,现在只剩下两个装围棋的盒子,一直在我书房保存。

      1947年到1953年,我在北京分司厅小学读书,因身体不好,父亲让我练武术。不久,我就喜欢上乒乓运动。小学毕业后,我在北京22中读书,班长刘重同学与我很要好,我们经常来往。他看到我家这个棋盘后,曾问我:“你会下围棋吗?”我说:“不会。”但我不知道他围棋下的很好,他对我说:“那我教你好吗?”我说:“好啊。”那时,北京少年宫还没有成立,有时我找不着球台时,他就教我下围棋,从初学开始,他教的很耐心。什么“死”“活”问题呀,进攻与防守等等……开始我兴趣还不太浓,慢慢的兴趣越来越高,感到这里奥妙太多了,可是好景不长,打乒乓球大大超过下围棋对我的吸引力。从1956年,北京市少年宫成立,我有了固定打乒乓球的地方,也就弃文从武,弃静为动。虽说短短的3年,武术、围棋,经常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看来,这种最初的熏染,不仅滋长了我的气质、性情,更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如:先下手为强等战略思想,贯穿了我整个的运动生涯。在这里,我怎能不感激近六十年前,我的同班同学、班长刘重呢?

      从1956年到1963年,我在乒坛驰骋,在前人的关怀下,我多方吞纳、博采众长、独具一格,成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辉煌。为了准备196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家乒乓球队住在当时东郊的北京工人体育馆2楼招待所内。1963年夏,当时的国家体委,运动员管理大楼已建好。我们从工体搬回到现在的体育馆路大街南侧的运动员管理大楼。搬进不久,我看到这大楼里有国家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田径队、举重队,特别看到围棋队住在二楼时,特别高兴。因为,当时我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了使我的成绩处于较长时间的领先一步之中,正在初步研究打球中的效率问题。我在高中读书时,在文学书中,读到白居易《琵琶行》长诗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得到很大启发,怎么奏乐时忽然停止,比有声的声乐更好听呢?为什么行与停中,会产生如此其妙的效果呢?特别是在行进中,停的作用,非常重要。这时,我观察了足球,足球踢球的一瞬间,右脚紧急停止;篮球,投篮时,篮球出手后,手马上急停;排球,扣杀动作也是扣杀后,紧急停住。还看到,体操比赛中,无论是鞍马、双杠、单杠、吊环、自由体操、高低杠、平衡木等等……完成动作后的急停,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的停不住,观众往往报以惋惜的态度。乒乓球的发球,球板碰球后,马上停止,为了下一板好进攻。1963年秋冬之际,我大胆走进了二楼围棋队的驻地,他们对我的欢迎程度,令我至今感动不止。当时,全国围棋大赛的冠军陈祖德、亚军吴松笙、第三名罗建文和第四名的王汝南,还有华以刚以及后来的聂卫平等高手,都曾与我对弈。开始我哪敢和他们下呢,真正教我“入门”的是江苏的朱宝训,“入门”后陈祖德等一批高手,开始都是让我24个子,后来降到20…16…12,最后降到9子,与他们互有胜负。由于下棋中水平相差太大,他们讲的一些围棋理论,我听着似懂非懂,但有一句我听清楚了,也听明白了。下围棋中最重要的是,抢先手。要弃子争先,效率才高。

      后来,我一直琢磨行与停和围棋中的抢先有什么关系。当时,国家体委领导总结乒乓球队取胜的经验时,对快攻手是“快、准、狠、变”,对削球手是“稳、低、转、变”,并没有“先”的明显位置,为什么围棋队对“争先”、“抢先”这么重视呢?当时,对领导的话我没有丝毫的怀疑,对围棋说的争先、抢先,又觉得确实讲得有道理。联想到乒乓球比赛,为了增强发球抢攻的意识,1964年夏国家乒乓内部曾举行过,我当运动员时唯一的一次国家内部发球抢攻的大循环比赛,我获得了冠军。我想,也是我研究争先和停与行关系,下手比其他战友可能早一点把。早在什么地方呢?要想抢攻,发球动作、球拍一碰球时,急停,没有多余动作,这样准备攻球的时间就长,国内乒乓球队的队员抢攻都是这样的。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就出现在下面,抢攻一板,就胜了,那也就罢了。问题是,一板、两板打不死对方怎么办?当时,国内乒坛从50年代到60年代,正手攻球基本上拍子碰球后不停止,并且挥动到头部的左前上方。实际这为下一板进攻就造成了一点困难,球拍碰球的瞬间停不住,这就把自己下一板攻球的准备时间缩短了,这个困难是自己造成的。围棋队说的争先,不是争一次就不争了,而是处处争先、子子争先、连续不断的争先。发球抢攻后的连续进攻,不就是连续不断的争先吗?要做到连续不断的争先,就要把正反手攻球的动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动。做到像发球抢攻时一样,拍子行进时,一碰球就停住,克服惯性。这也就是我把行与停发展成为以后的加速与制动的理论。大家不要小看这个问题,50年前我就悄悄的进行着这方面的改进工作,优势是不言自明的。国家队的一些队员非常敏锐,曾向我发出善意的担忧,说:“小庄现在打球是左弹、右弹、发球抢弹,胡TM乱弹……”到底争先与弹击球是一种什么关系?争先是指导思想,中近台台内会弹击球,这是物质基础,争先的思想就落到实处,这就是实力。

      半个世纪过去了,围棋队和乒乓球队的名将们,一茬茬的在更迭,围棋和乒乓的技战术,随着比赛的胜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这是一代代的精英们作出的杰出贡献。现在我用一首一直热爱的,记忆中的、但却忘却了出处的小诗献给广大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者和网友们: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各有神仙招,天下输赢下不完。

      历史,社会,科学和各个专业,不都是在“下不完”中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吗?真正推动他们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是光明与黑暗、正确与错误、新与旧……共同作用的结果。

     

    收藏 举报
你还不是该俱乐部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