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附中俱乐部

  • 分享

    “STIGA杯”征文 : 乒乓发球训练篇《要点》之发球秘诀

    板桥 已有 472 次阅读    2014-08-30 06:03
      想把球发好需要好好琢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你能坚持,终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仅仅靠模仿发球好的选手的动作是完全行不通的,关键要神似,形似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但“神”是不易察觉到的,所以,今天我要探讨拥有一手好的发球的“神”之所在。

    手法变化篇

      转与不转发球,侧上侧下发球都是配套发球。这两组发球都要求发球动作极其相似,否则无论你的转球发得多么转,不转球发得多么不转,或是侧上侧下发得再旋,都是无用的。转或侧下我就摆,搓和拉,不转和侧上我就挑,推和打,这还不好接吗?

      因此发好这两类发球的关键在于发球动作极其相似,旋转差别非常明显。相比于转与不转发球,侧上侧下发球的威力在于对方回球角度稍控制不好,就容易吃侧旋偏射出台;但转与不转更适合发抢,因为旋转单一,没有复合旋转的存在。不像侧旋发球因为是复合旋转,对方回球后依然可能会带有强烈的侧旋,伤人也易伤己。

      我建议发侧旋球时最好加大手腕的抖动,摩擦球的侧部多一些,发出的球就会带有明显的侧拐,这样和转与不转发球的区别就更加明显;再用相同的准备姿势把这两大类发球结合起来发,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但发侧上侧下时需注意侧旋的成份越多,上旋和下旋的成份就越少,这两者是相互矛盾,不可兼得的。

      侧上侧下我采用两种发球方式,一种是看起来像侧下的动作发出侧上和侧下,一种是看起来像侧上的动作发出侧上和侧下。这样就使得侧下看起来像侧上,侧上看起来像侧下。

      这样对手就有点晕了。还要说的是反手右侧上右侧下发球一定要结合反手进攻,因为反手发球转正手抢攻涉及站位和拍型反正转换问题,不太适合正手快速上手;而用正手发出右侧上右侧下即所谓的逆旋转发球因为利于正手快速上手因而更值得提倡。

    旋转速度篇

      转与不转发球的下旋发球是核心环节,没有高质量的下旋,不转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决定下旋发球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摩擦。一定要学会从球的中下部摩擦直到底部,除向下发力之外还要向前发力摩擦,这样发出的球才够转。如果缺乏向前的发力摩擦会有一部分旋转转化为侧旋,就会影响下旋的质量。

      一开始可以在台上练习低抛摩擦,挥拍速度可以很慢,慢慢体会摩擦球的手感;找到摩擦球底部的手感后勤加练习,巩固手感,熟练后就可以发出比较纯正的下旋了。当然发任何球都离不开腰臂腕的协调发力,在腰带动手臂,前臂带动手腕的过程中完成身体重心的交换,发球动作一气呵成。转与不转发球时手腕要固定,正好相反,侧上侧下发球手腕的抖动是关键.

      发好转与不转发球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有一手很转的下旋。如果你的下旋不够转,对付你的转与不转发球只要采用拍型稍前倾的方式搓过去就可以轻松应付了,没有一手强烈的下旋球你的不转球的威力就无法体现出来。

      只有你的下旋够转,逼迫对手只有采取后仰拍型发力搓过来,那么等你用相同的动作发出不转球后,你就等着对方接发球直接出界或者直接杀高球吧。第二个关键环节是用同样的动作发出不转。这里就很有讲究了。

      我不提倡通过用球拍的不同部位接触球发出的转与不转,比如用球拍前部触球发出转,用球拍后部触球发出不转,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没有丝毫隐蔽性可言;我也不提倡用摩擦发出转而用撞击发出不转的发球方式,那是允许遮挡发球的时代的转与不转发球方式,在无遮挡时代采用这种方式发球也太过明显了。

      我采用的是与不转球完全一样的动作方式发转球,唯一不同的是发转球时擦了一下,轻轻地完成了摩擦球的中下部直到底部。一个擦一个没擦,细微的差别就在这里,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这种细微的磨擦厚薄的差异,而你对面的对手凭肉眼是极难分辨出来的(在侧面看倒可以稍微看得清楚一些)。

      第三个关键环节是转球与不转球的运行速度。有些人看不出你手上动作的差异,却可以通过球的运行轨迹来判断。转球速度往往较不转球为快。我通过发球时身体重心交换产生的惯性使得转与不转球的速度都比较快,这时对方就很难判断了。

      难怪经常和我一起打球的老球友们至今还是不能完全判断出我发的是转还是不转。在本校的一次比赛上,我校的一位乒乓球特招生的主打发球就是转与不转,我仔细观察了他的发球,发现他和我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手法,对手每局都吃了他N个发球,对手水平也很不错,是个乒乓球二级运动员,虽然我的转与不转发球的质量比他要差一点,但我们的手法和实质是一样的。

    落点选择篇

      这几种发球练成之后,就要学会发不同的落点了,必须掌握的基本落点有:

      1、对方正手短,正手长,反手小三角,反手底线长,中路偏正手短和中路偏反手短。不同的发球和不同的落点组合会产生非常复杂的变化,每种落点的战术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发好短球的关键在于手腕的“刹车”,要学会卸力。

      2、发短球时第一落点最好要在中台附近或近网,如果你想把短球的第一落点发在端线附近,那你一定要用好手腕的卸力作用。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和对手的情况选用其中的几种发球和落点进行组合。

      3、如果你在发球上实在没有天分,发不出很好的旋转来,那我建议你在速度和落点上多做点文章,只要能使对方站不住,不易被对方接发球抢攻,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发球方法

      练成了这么好的发球,如果没有后续一板的抢攻也未免太可惜了。所以光有好的发球还是不够的,扎实的进攻技术还是必须掌握好的。发球一定要结合抢攻,发球和抢攻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高质量的发球可以增加发抢的成功率,高质量的发抢可以增加发球的威慑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发球后续一板彪悍的抢攻给对手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甚至会给对手崩溃的感觉。一定要精练好主打发球的配套发抢,这是你得分的主要杀手锏,切记!!!

      希望本文对您球技的提高有所帮助,也祝愿各位球友的技术飞快的增长!

    1、发球时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持拍手在触球前要放松,加快球拍碰球时的摆速。如果握拍太深太死,就不利于发挥手腕的灵活性,这样摩擦球就不充分。

      ﹝2﹞引拍时,手臂与身体要拉开一些,不要靠得很紧,使整个发球动作舒展些,以便充分发力摩擦球。

      ﹝3﹞击球位置也是有讲究的。在球下降的不同时刻击球,发出球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在练习发球时体会到,击球位置总有一个最佳点。在这点触球。便能产生最大的合力,这个位置随每个人的身高、力量和发球动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只要能”吃”住球就行了。每个人多练习,多体会,才能把握其规律。

      ﹝4﹞击球部位。一组好的发球,不仅要求上旋、下旋或不转球之间的差距要大而且发球动作要近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击球部位上做文章,因为击球部位相近,发球动作就可以类似,这样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效果就好。所以。要尽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触球,并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这样的发球就容易迷惑对方。如果发上旋时击球上部,发下旋时击球下部就很容易被对方识破。

      一般来说,发不同旋转的球,接触球的中后部附近比较理想。练习发转与不转球时,先在中部左右触球发出转球,直到基本掌握为止,然后练习在同一部位触球发不转球,如触球时推或裹球等。待球出手的一刹那,作出发转球的随后动作。动作熟练以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如在”吃”球程度、击球声音和发力的动作等方面不要有明显差别,以增加对方判断的难度,发侧上、下旋球时,都需要摩擦球,摩擦部位也在球的中后部附近,只是触球瞬间,动作一个往侧或往上勾,一个往下切,随后动作要力求近似。

    ﹝5﹞球拍接触球时,应注意两条:一是发力、二是摩擦。其中,发力更为重要,光有摩擦而没有足够的爆发力。是发不出高质量球的,当然光有力量而缺少摩擦,球的旋转程度就差。

      ﹝6﹞发球时出手动作一定要快。因为发不同旋转球,不管动作如何近似,总还是不一样。如果出手较快,即使对方意识到有点不同,但心里会犹豫。这样,在接发球时就不会很从容。发上旋时,球的弧线要低。这样与下旋球的弧线接近,既能迷惑对方,又能限制对方进攻。对方一旦察觉来球是上旋,由于弧线低,进攻起来也不容易。

      发球时,身体、前臂、手腕和手指要协调配合,使发球动作既稳定又放松,发球的第一落点要准确、稳定。如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发球力量要大;放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腕的灵活性,以加强对球的摩擦。有些运动员不敢用大力去发球,怕球发出界,其实不必有此顾虑。只要第一落点稳定,用力去摩擦球,就不易出现这种情况。另外,在手臂向后引拍时,最好配合身体重心向后移动,向前挥拍击球时,身体也随之前移,并在移动过程中加速挥拍击球。

      要想提高发球质量,还应注重手臂力量的训练,提高手臂的爆发力。一般来说,做些引体向上、俯卧撑和跳绳等,对于发展手臂力量是有好处的。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办法能提高手臂肌肉力量。如以前我曾做过一个握力橡胶圈,弹性很大,握一会儿,前臂及手腕、手指的有关肌肉群就累了,天天练习,将有助于提高手腕、手指小肌群的力量,陈龙灿也采用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加强手腕、手指的力量。再如,在哑铃上拴一根绳,绳上系一根很长的木棒,然后双手转动哑铃,通过绳子在哑铃上的缠绕,把木棒提上来,然后,再做反向动作,把木棒放下去。放时,手腕做伸的动作,更累。这样做上几组,手就酸胀得很厉害,但效果很好。

      手腕柔韧性的好与差对于发球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我常做一些手腕柔韧性练习,以致手腕做伸的动作时与前臂的夹角可以小于90度。由于手腕的柔韧性较好,因此在发球时,手腕摆幅大,发力足。

    2、训练方法

    ﹝1﹞多球训练:这是发球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运动应每天坚持这种练习20分钟。练习时一定要结合自己比赛战术的需要,不要为练而练。

    ﹝2﹞单项战术:练定点的发球抢攻,把发球与抢攻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发球和抢攻的配套,提高发球的效果。练习时,对接发球一方可以提出要求,比如,自己要练习发侧下旋球与近网点球技术相结合,即要求对方摆短到近网接球为主,适当配合一些其它接发球技术(落点有时也可变化),自己发球后,即练习近网点球技术,这样,既练了发球,也练了发球抢攻,即使定点练习,也要求有点判断,是一种符合实战需要,比较活的训练方法。

      ﹝3﹞实战训练在以上两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面的实战训练,如记分练习、比赛等,以检验发球和发球抢攻的实效。进行这种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大胆运用自己已经学会的发球和抢攻技术。

    ﹝4﹞制定一些指标、数量:在发球或与抢攻结合练习时,还可以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些指标或数量要求。如:练习单个发球时,要求队员发球质量要高,命中率达80一90%。国家乒乓球队对发球与抢攻结合性技术要求多一些,我们要求运动员要带着实战观念练习发球及发球抢攻技术,不断提高抢攻的命中率和落点的准确性,逐渐加大抢攻的力量,提高发球抢攻的威力。

      综上所述,我国运动员现在的发球种类不如从前老一代运动员,好的发球技术也没有很好继承。相反,外国运动员倒学会不少我们的发球,而且有相当的质量。以高抛发球为例,现在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发得比我们好;反手发球,日本的宫崎和南朝鲜的金浣质量较高。欧洲人“吃”得不少。所以,我们现在的发球质量并不是很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落后于外国选手。

      要说完善发球,实际上也不难,无非就是在发球种类、旋转和落点上做文章。目前,发球的主要问题是发短球太多,发长球太少。这是有几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一是基本功比较差,运动员总想发完球后对方搓过来自己抢攻,而怕发长球后被对方抢攻。其实,你的发球如果有质量,有长、短落点的变化,对方即使抢攻,也是很勉强的,主动权仍在自己这一面。二是抢攻一板质量不高,或与发长球配合不熟练。这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员的薄弱之处。所以,当前主要应在发长球上有突破。要解决这个技术难关,首先应重视它,不要怕被对方拉;其次,要掌握发球的几个关键环节,这在前面已经讲到了。第三,发球后的抢攻一板要有质量,特别是要提高侧身抢攻的能力。我们的反手推挡、正手快带和快点技术也要配合协调。

      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发球普遍单一,没有成龙配套,很容易被对手适应。以现有的发球来看,一般每人都有正、反手或高、低抛等两种以上的发球。只是变化太少,水平不高。如能把这几套发球在旋转和落点变化上加以创新、提高,威力就大多了,这也是完善发球的一个重要方面。

       至于发球种类,现在还不算多,其中高抛发球占的比例很大,从国家队到地方队,选手不分男女、年龄不论大小,都把高抛发球作为自己的主要发球,而对它是否适应自己的打法特点和个人情况等考虑得很少,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这并不是说高抛发球已经过时,而是说有些队员不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盲目学高抛发球,以致降低了发球效果。另一方面,大家都发高抛,也容易被对方适应。我觉得,现在的发球还没有达到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各级运动队应该重视它,并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发球效果。从发球种类来看,最低限度也应该把以前我国老运动员的一些特长发球学到手。如:徐寅生的正手转不转发球、正手急上旋球;庄则栋、刁文元的反手侧上、下旋发球等,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把它们加以完善。  

    收藏 举报
你还不是该俱乐部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