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乒乓一家人

  • 分享

    马凯旋​——​谈​▶成人乒乓球训练◀

    星魂 已有 639 次阅读    2014-07-30 16:36

    话说多球(一)

    1、多球与基本功

    说起多球练习。现在的业余球友们都不陌生。很多人练过。还有不少人用多球方式训练过别人、球友。就是没练过的人,也都见过或知道多球是眼下乒乓球训练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这项产自日本,发源于女子排球的训练手段一经被介绍到中国来,就被聪明的中国教练们巧加移植,并在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的训练中大放异彩。尤其是乒、羽两项目,得益于这个训练手段的实施,在各个级别的训练中,大量使用多球训练法,使我们变成了乒羽世界冠军的最大“生产国”。 多球训练的好处及重要性,我想没有人能否定它的作用: 对于基本动作和技术的建立;动力定型的形成;连接技术的组合训练;步法的建立与提高;体能训练的重要辅助手段;较高明的教练还设计了很多特殊套路进行战术演练,以及双打技战术的辅助训练手段等等方面。它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简要地把多球训练的一些手段、套路及个人的一些教学经历写出来与球友们切磋。我们讲的某些内容,可能过于简单,但正是这些看上去的“简单”,构成了我们乒乓球训练的坚实底座,金字塔尖顶上的乒乓豪杰们,正是从这个底座开始,一步一步地爬上了巅峰。如果说某个外国人打乒乓球靠天分和机遇打到了顶尖高手的水平,可能他(她)没从启蒙开始就进行多球训练,这样的天才还有的话,在中国连想都别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说句不客气的话,中国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无一例外地都是由“多球”喂大的。 成年人学打乒乓球与少儿训练有很大不同。我的感受和经验是:一般来讲,小孩子学打球,学得快,忘得也快。成年人掌握起来慢一些,但学会了比较容易定型。从掌握多种技术的角度讲,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少儿阶段(78岁以上),在孩子们能掌握某种技术动作之后,适当地给他们加技术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由于他们的训练计划主要侧重于技术的建立和掌握,有意识地增加他们掌握技术的种类不但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用带一点挤压性的手段激发出孩子们的潜能,最大化地挖掘他们的个人能力,而小孩子们的可塑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成年人,我认为反而要在最基础的技术的掌握上,采取“宁可断其一指,不可伤其九指”的方式。不能为了应付比赛而练得太杂。 我从1976年开始做教练,由于阴错阳差,我和成年业余选手打交道的机遇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尤其在国外,没有专业队,全是业余爱好者,发生的现象却大致相同。我见过太多的中外爱好者,他们都非常执着:研究理论,观摩比赛,分析视频,数十年如一日地练习、比赛……在美国,我见过打了10多年球、请过几十位教练、换过数十支球板、积分还在1600左右的选手,而且有相当数量。国内类似的情况也很多。 成年人要在掌握基本单项技术的“质”的层面多下功夫,采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加技术和逐步提高。有一句话提醒朋友们:理论上明白了不等于肢体上就能做出来。所以,成年人练球的方式和计划应该不同于小孩子。练球首先要把思路简单化,不能让手上的功夫和自己的理论太脱节。再者,实践出真知——如果你能有一个较完整的掌握基本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对于修正你对所知理论的认识偏差,做到理论真正为实践所用,会有极大的帮助。乒乓球运动说到底,是人与人隔着球网的一项运动,得把球整到球台上是第一位的。 当然,上面举的例子,那些小孩子是要一级一级地打上去,是要走专业队,甚至立志要打世界冠军的路子。至于仅为健身,或多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仅仅会打即可;或为矫正儿童假性近视,把乒乓球作为辅助手段;或简而言之,只是打打“娱乐乒乓”的,也可以参照着学一学打多球。因为乒乓球有一个缺陷,水平低的时候,不容易打出回合,低水平的练习往往变成了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捡球。而即便是为了健身,会打多球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就算仅仅是为了出汗,几分钟也能出效果。

     

    2、基本技术要注意积累

    很多爱好者经常谈到:“我现在基本功练到什么程度了”,比如:正反手起下旋、不定点摆速、发球抢拉等……笔者有个观点:这些不是基本功的完整含义,在没有建立一个较稳定的基本动作、没有较好地掌握重心交换、根本不能把每一板球打实等情况下……单纯用练过什么计划来代替基本功的想法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我在网站上看到过不少视频,说的和能做到的相差太远。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很多球友所谈到的基本功,有些不够全面,练习的那些内容,准确地说只是一些训练计划,并不是基本功的全部内涵。因为很多视频里的球友,往往打了两三年球了,有的时间更长(当然,缺乏教练指导,缺少水平合适的练习对手确实是一件令人无奈的事),但是基本的动作结构和手感还是没能较正确地建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练习不够得法,对乒乓球理论理解上有偏差也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我的经验,中、下水平的成年爱好者很多人往往连比较简单的对练都不能进行。这其实不单单说明基本功的欠缺,最主要的是无法较平稳扎实地提高水平。一般来说,球伴之间近似水平的居多。一旦碰到比自己水平高的球友,不要说记分比赛,有时连热身练习都和对方对不上点儿。我的想法很实际,如果你可以和对方进行简单的对练,即便是对方拉,你拨挡,能单线防上五六板不失误,那谁陪谁练还真不好说呢!但如果你总是一两板球就失误捡球,抛开人品球品不谈,很多水平高的球友不爱和这样的球友练习,练不起来,总捡球也是个原因。 实际上,练得好的话,1600积分的球友,某一项或几项技术高于2000积分的不是做不到的事。我提出的所谓“一指九指”就是说的这个问题。如果客观条件允许的话,花上两三年把攻(拉)、挡(拨)、搓球、发球等最基本的技术搭成一个较坚实的框架,就好比盖房子打了一个较好的地基,日后房子是能盖得高一点的。否则,不是半途盖不下去就是屋倒房塌。即便你是改贴长胶,基础手感好的人掌握起技术来效果也会好得多、快得多。我和不少朋友说过:乒乓球,如果个人身体情况允许,打到六七十岁不算奢望。就算是三十岁开始打,还能打三四十年,用三年打打基础也是很划算的一件事。当然,练习不能照搬少儿训练那一套,要有变通。

     

    3、发多球的基本内容

    我们谈学习发多球,其实更要谈的是怎么发多球,打多球的人怎么练。我们会适当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说明,而不是仅仅把一些图表、计划罗列出来。而我们教学的展开,也是从最基础的开始讲起: 基本条件:多球训练最常见的形式是一对一,即一个人发多球,另一个人练。盛球的容器一个,较常见的是带架子的方形或圆形容器,架子有带轮子或不带轮子的。最普通的是不用架子,直接把塑料盆放在球台上。上面讲到的物件我都使用过,各有优缺点。主练人对面球台底线外最好有一个集球网,主要是为节省时间。实话说,满地去捡球不但耗时,而且非常累人。即便你有买来的或自己做的所谓的捡球器,都不如一个可以罩住球台底线全部宽度的集球网实惠(最好能比全台面两侧各宽出30公分,效果更佳)。 发多球人的站位,以练习者视角为准(本系列文章皆同此),一般右手发球是站到球台右侧、贴近球网的位置,左手发球则站左侧。这是最常用的站法。当然,在练一些较特殊的计划时,发球人要在站位上作一些改变,比如:模拟较大力量的弧圈球,有的人会站到本方底线侧身位,把球在本方球台上颠一下后发力拉;模拟削球,高明的教练可以站到离球台1-2米远的距离发出多球等等。我的体会是,站在贴近球网位置应该是最常采用的,因为它能应对绝大部分的计划。 刚开始打球时过于随意,往往会养成一些这样那样的坏习惯。打过三四年后,再来修正已经成为动力定型的技术动作,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那比不会打还麻烦。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渐次展开练习的具体内容,介绍一些相应的基本练习计划和套路,以及相应的体会和要求。目的就是要大家来试一试相互间上手发多球,加快进步的步伐,得到更大的乐趣。

     

    话说多球(二)

    1、如何发多球

    我们的技术进阶从正手攻球开始。首先,我要说,下面谈到的基本是我的个人体会和观点,绝不是教科书。望大家批评检验。除注明部分,以右手为例。 为节省篇幅,握拍的问题就不再重复了。但站位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讲,如果是男子,170公分左右的身高,刚开始练正手攻球时,距球台大约40公分上下就可以。我在这里说的是“刚开始”时,并不是他几年后形成自己的基本打法后的站位距离。因为一个初学者几乎不可能一上手就把站位搞得一步到位。成年人学球,我建议双脚站得开一些,能有些许含胸收腹空间的那种宽度才好。当然,脚尖要呈不大的外八字形,只要不是感觉到重心偏向脚后跟就行了。所谓“重心前倾”、“双膝向内”什么的那是练出来的,是随着技术的进阶慢慢要求出来的,而绝不是“摆出来”的。我倾向于随势、个性化。只要不是过于不合理的,都允许存在。 发球人站位右侧网前。发的球不能太高(指的是到对方球台后跳起的最高点),不能顶人(就是说太靠底线不行)。要给练球人引拍迎前的空间。发多球的方式一般是两种:1、左手把球在本方球台弹一下再发出,2、左手把球直接抛到拍子上,双手配合着“直给”式。从正正手攻球练起,因为打乒乓球最重要的重心交换在这个位置上练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球人除了要注意出球的弧线高低、长短以外,其实最最重要的是“节奏”。是你在下意识里模拟对练人眼下应该再供球的那个时间点。 发球人的基本功是:稳字当先,连绵不断,节奏稳定。我有句话:“不怕慢,就怕断。”我看到过有些人教球,打一下让孩子停一下,去纠正球拍挥到的位置。这不是不行,但我个人倾向于连续打,至于球拍挥到的位置,一是要做一点徒手挥拍,二是在打多球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纠正。我首先要让练习者掌握的是,打乒乓球要的是“活”的动作,“活”的节奏。根据我的经验,只要不是协调性太差的人,都能做到。关键是你发多球的球速,或者说频率要适当。 其实多球计划本身很简单,发球人发的是直线,练球人打的是斜线。击球时间为最高点(附图1)。绝大多数会发多球的人都知道,其实发球节奏就是:一、二、一、二。练习者一转腰引拍,二转腰击球,很容易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打放松。一下一断地练,不是不行,但是找感觉的过程慢。更主要的是没有一下切入主题,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刚学发多球的朋友,得练练基本功,主要是双手的配合。一次拿几个球,一两个,三个最多了。另外,你要盯住练球人,不能去看盆里的球。千万不能忽略了自己发球的节奏、长短、力量的大小、旋转的强弱。发多球时双手的配合是基本功,首先是发的球速度稳定,不能断断续续、忽慢忽快,那样练习者会无所适从,严重的连动作连续感都建立不了。 发球人要掌握好稳定的节奏。随着练习者不停顿击球次数的增加,他的动作慢慢就会紧凑,连续感就会好起来。为此我曾用过可能是最笨的办法,但管用。我是用的节拍器。练过乐器和声乐的人应该知道,那是个像老式钟表一样的辅助器材,主要是帮助练习者稳定节奏。成年初学者,66-72/分钟。就是一拍摆手引拍,一拍挥动击球。根据进度,慢慢调快。协调性一般的练习者,打个三四次就能稳定住,可能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到。打到100/分钟,动作能做完整时,交换重心较自如的感觉就来了。当然,这是辅助手段,你的眼睛更重要。我在这里只是给一个可以量化的手段,并不是推销节拍器!打乒乓球,最终还是要过渡到和真人的练习。就拿节拍器的使用来说,再好的钢琴家,基本功也得练习车尔尼、哈农的练习曲,他们也要求触键要实,节奏要稳。其中的道理有相通的部分。

     

     2、如何练多球

    练习者持拍手放身前、台面上。要从开始打球就培养一个好习惯,盯住对方拍与球接触的那一下。球飞行的过程,就是你转腰引拍的过程。持拍手放身前是解决一个问题:即转腰-引拍。引拍的方向就是球飞过来的方向,对着来球引、对着来球挥动击球。引拍可稍慢,击球可略快一点,这是击球的节奏。所谓转腰,就是水平转动,击球前重心转到右脚上,转腰击球,重心到了左脚上。刚开始动作幅度不用很大,但是必须有引拍的过程。要注意一点,前臂是随腰侧摆,不能用肩肘前后拉动。只有往复准确的转腰,你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身前击球,而不停顿的往复,解决的是要把你的动作打成一个“活”的动作。所谓基本功的“基本”二字,我个人就是这么理解和实践的。 我认为练习者学习乒乓球的动作应该是:先整体,再局部;先外观,后内在。我并不推崇刻意地去追求所谓动作的漂亮,但一定要合理:能放松、有连续、发得出力、会调节就基本可以了。所以,我在给初学者打多球时,最开始的要求是:板型打开,击打球的中心偏上一点,使球心受力。再有,尽量把球打长,接近底线。只有手上能把球打实,日后才谈得到技术质量。腰胯以下在击球时整体感强烈一点,因为它起到的作用是承下传上,这样你才能把转腰做得“团结”、一体、干净,才能做到同时向同一方向挥动。刚开始时的转动是惯性转动,不要刻意追求身体某部位的突然加力。击球时手臂由后向前迎球运行40公分左右,触球时收前臂,方向为左前方。直板大体相同。 在成年人爱好者里面,直板比例是比较大的。直板的正手攻球,拇指、食指、中指这三个手指之间在控制板型、调节发力时是要转换调整的。打正手时主要靠拇指控制拍型,食指要适当放松,击球时,中指(无名指)在调节球、掌控方向、发力等几个环节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横板打正手,起相同作用的是食指)。就动作稳定性来说,横板强于直板。现在学动作,要有个较明确的概念,有个说法叫“先推后收”,也可以说“先迎后收”。与老式正手攻球比较,这种动作手的位置较高,向前挥动成分大,不制造过多的弧线。它的优点是:速度快,突然性强,主要是日后有利于攻打上旋球和前冲拱球。所以手指、手腕、肩肘等部位不能翻动或起伏太大,强调重心对动作的支持和对回球弧线的控制。过早强调手上的细节不仅搞得动作支离破碎,更糟的是容易顾此失彼,破坏了动作的整体感。

     

    3、练习横板反手拨挡和直板推挡

    关于横板反手挡、拨技术的练习,要建立“顶拨”的概念,即要在来球跳起的上升中后期触球,挥拍方向我要求向右斜前方挥动,如果纯粹向前挥动,日后防弧圈容易动作散,易出界。触球中心偏上一点,主要靠前臂挥动,肘部略有支撑感,但不宜向外支出过多。整个动作刚开始时也是要“有来有去”,就是说:引拍-拨挡-还原(引拍)-拨挡,不能使挥拍距离越打越短,而且完整的还原+完整的挥动更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刚上手时,过于强调手腕手指,一是做不到,二是反而容易把动作打僵。道理与正手相通,反手拨挡也是先练打斜线(附图2)。其实也是先要把动作打得有连续感,使身体放松下来。 关于直板推挡的练习,站位时身体位置偏高于正手攻球。大拇指、食指、中指要协调好板型,持拍手的位置基本与击球点相等高或稍高,站位为平行或左脚稍前半脚左右,利于侧身。引拍前,肘部靠近身体偏前位置,关键要引拍(向后)与推出(迎前),手臂前伸20-30公分左右的点比较合适(依身高、站位略有出入),在球跳起的上升中后期触球,过早,动作在球体上发生不了作用;过晚,被来球顶住伸不出手。推球时,板型基本呈90度,食指控制拍型,中指决定发力方向。以肘部为支点,这样,动作外观才紧凑,处理来球时才简单干净。刚开始练习时,找到正确的击球点和节奏为第一要务,推球时先以借力为主。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