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天地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大臂与身体的角度问题

    四季为乐 已有 1423 次阅读    2012-10-19 12:37

    乒乓球的击打是需要大臂参入的,在击球时大臂与身体的角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角度太小(我们时常说的夹大臂)和角度太大(我们时常说的抬大臂),都是不妥的。

    一、       大臂角度过大的原因

    夹大臂、抬大臂打球不妥,但现实中为什么很多人都夹大臂或抬大臂打球呢?这是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与中国人打球的技术特点有关的。

    外国人打球习惯上喜欢用横拍,中国人包括东亚人打球习惯上都喜欢用直拍,这或许与外国人吃饭习惯用刀叉、我们中国吃饭习惯用筷子有关吧。

    中国的传统打法是直拍的左推右攻,左推右攻就需要左右都要调整好板型,通常情况下两面都要压板。由于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直握球拍的原因,对于手腕来说,反手位压板后正手位就难以压板了,所以到了正手位击球时就只能通过抬高大臂来调节板型进行压板了。

    直握球拍者通过抬高大臂来进行正手位的压板,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五十年代的代表人物容国团,以及随后的三界世界冠军、六十年代的代表人物庄则栋,尽管庄则栋通过握板方式的改变以及手部指关节的调整来进行压板,但正手位的基本击打的结构没有多少变化,依然留存有抬大臂的痕迹,这种痕迹到了八十年代的代表人物江嘉良身上,都还没有完全消失。

    目前,抬大臂击球已经从专业运动员的身上彻底消失,但民间却依然存在,存在的原因有二:一是年龄较大的业余爱好者在开始打球时学的就是抬大臂击球;二是年龄较大的部分业余高手由于本身就存在或不大在意该问题,所以在指导一般业余爱好者时没有刻意地进行纠正或在有意无意之间有所忽略。

    二、       大臂角度过小的原因

    由于难以适应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加上欲将弧圈技术与攻球的基本结构相融合,抬大臂的问题逐步消失了,开始强调了挥小臂。但是,由于过度强调克服击打时的抬大臂问题,有些人就物极必反,在正手位攻球的时候,有些人开始强调用夹大臂的方式进行击球。在七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里,当时的专业队里,还有用大臂夹着东西进行攻球训练的。

    夹大臂最典型的人物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的刘国梁与孔令辉了--当然这里说的夹大臂并非说他们像一些业余爱好者一样夹着大臂打球,而是说与现代乒乓球运动员相比,其大臂与身体的夹角比较小而已。这样的击球方式解决了近台的快速击打与快速衔接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使得刘国梁与孔令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连其弟子们的成绩也相当不错。比如说孔令辉的弟子刘诗雯。

    三、       大臂角度大小的利弊

    正手位抬高大臂击打,在球速慢的情况下,问题还不大,但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击打速度与球速变得越来越快,这时再抬高大臂击打,由于身体多了一个抬大臂的运动环节,单项技术以及多项技术之间的衔接较慢的缺陷就凸显了出来,抬高大臂击打的技术也就逐步遭到了淘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代表人物刘国梁与孔令辉的身上就已经看不到任何这样的痕迹了。

    大臂角度过大的技术,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已经属于淘汰的技术了。

    缩小大臂与身体的角度,尽管解决了快速击打与快速衔接的问题,但如果大臂与身体的夹角过小,也是有问题的:首先的问题是夹大臂使得球拍的运行半径缩小,导致了击打质量下降;夹大臂打球,大臂参入击打少,发挥作用也少,导致了人体力量难以充分发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夹大臂打球,腿部、腰部的力量向手部传导时的效率不高。

    所以,夹大臂打球会导致击打质量下降。

    比如说孔令辉(对孔令辉来说的夹大臂,准确地说应该是大臂与身体的角度比较小)的攻击,有数据统计表明他需要平均2.6板才能得分,这个数据大大地高于其同时代以及现代国家队的主力队员。

    孔令辉现该项统计数据高的原因,除了其他因素外,是与其在击打时大臂与身体的角度较小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那么,是否大臂与身体的角度越大就越好呢?情况并非如此。

    大臂与身体的角度越大,尽管击打质量越高,但是大臂参入击打的因素过多,会导致整个击打系统的复杂度提高,击打的稳定性就会大大降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击打方式需要较长的还原时间,对击打的连续性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于提高大臂与身体的角度以后,击打稳定性下降的最好案例就是欧洲运动员击球的方式了。欧洲运动员由于训练时间短,训练也没有我们中国运动员系统,其击打的稳定性就会比中国运动员要低,所以他们就必须在正手位击球时缩小大臂与身体的角度以提高击打的稳定性。

    四、       这是一个当代的难题

    总之,大臂与身体的角度小,还原快、稳定性好,但击打质量较低;角度过大,还原慢、稳定性差,但击打质量较高。

    这是现代乒乓球竞技中的矛盾,也是尚未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       几句题外话

    1.    用技术分析做预测

    我成功地预测过两个比赛的结果,一个是去年的中国公开赛上,文佳与冯天薇的决赛,对文佳这个没有多少名气的队员,我在比赛的前一天就写文章预测了文佳将会战胜冯天薇而取得冠军;另一个就是本届奥运会上,在大家都看好丁宁的时候,我在比赛开始前的几个小时写文章预测了李晓霞将获得冠军。我之所以能幸运地预测成功,除了多少有点侥幸的成分外,是与在预测时采用了技术分析的方法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大臂与身体之间角度的分析。

    2.    身边球友的情况

    2012106,我参加了一次业余爱好者在武汉体育学院小球馆自行组织的比赛,我的比赛成绩非常不理想,10人一个小组,我仅胜了3人。这次的比赛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这次比赛,我也看到了业余爱好者存在的许多不足。比如球友“约旦”,大臂夹得就非常厉害,基本上是贴着身体击球的,尽管他的击打稳定性较高(所以这次比赛的成绩不错),但这样的击打质量就相对较低了,如想在技术上再想有所提高,在击球稳定性的基础上就必须要提高击打的质量,而要提高击打的质量,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的来说,我个人认为就必须首先要解决夹大臂的问题。

    至于大臂角度多大合适,可以参考一下“九九”。

    收藏 举报 回复 
  • 约旦 2012-10-19 15:56
    此帖来自实践,因此该理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建议站长加精!
  • 四季为乐 2012-10-25 10:33
    约旦: 此帖来自实践,因此该理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建议站长加精!
    谢谢推荐
  • 约旦 2012-10-26 11:05
    光谷馆以前来了会姚教练,原本是长动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自己琢磨竟然当起了乒乓球教练。

    姚教练虽不是科班出身,教学却很有一套。对于初学者,他的正手击球理论是,大臂基本夹紧,击打:与腰部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拉球:保持两个拳头的距离。

    据说他教的孩子,按照他的方法,只练三天,正手对攻即可达到500个。神人!
  • 四季为乐 2012-10-26 15:25
    约旦: 光谷馆以前来了会姚教练,原本是长动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自己琢磨竟然当起了乒乓球教练。



    姚教练虽不是科班出身,教学却很有一套。对于初学者,他的正手击
    我也是高级工程师,也是自己琢磨着打乒乓球的,如此神人,很愿结交,你有他的联系方式吗?
  • 约旦 2012-10-27 22:31
    姚师傅人很好,曾经很细致地指导过光谷多位球友,帮助大家纠正错误动作。可惜没有他的联系方式。

    四季老师也是高工?难怪对技术这么精益求精,呵呵。
  • 约旦 2012-10-27 22:32
    姚师傅人很好,曾经很细致地指导过光谷多位球友,帮助大家纠正错误动作。可惜没有他的联系方式。

    四季老师也是高工?难怪对技术这么精益求精,呵呵。
  • 四季为乐 2012-10-29 09:02
    约旦: 姚师傅人很好,曾经很细致地指导过光谷多位球友,帮助大家纠正错误动作。可惜没有他的联系方式。



    四季老师也是高工?难怪对技术这么精益求精,呵呵。
    乒乓球技术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乒乓球技术无非就是球与人体的一个数学和物理参数,工程技术人员对这样的数据出于职业习惯,是很敏感的,所以能比较敏锐地观察到业余选手动作的规范性和专业选手击打的合理性。尽管这类人有着这方面的优势,但也有很大的劣势,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自身的球打得不好。所以这类人适合做教练或场外指导,不适合做运动员。
  • 约旦 2012-10-29 10:20
    以后比赛求四季老师场外指导,必须的!
  • 四季为乐 2012-11-05 08:57
    日直: 姚师傅是哪个?光谷打球没见过啊
    我也不知道,如能结交,大有益处。
  • 约旦 2012-11-06 11:23
    姚师傅去年来过光谷馆,家住光谷馆对面的剑桥春天,好久没来了。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