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天地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实战分析】马龙输球的技术原因

    四季为乐 已有 167 次阅读    2014-10-29 09:40

      2014年10月26日,在德国举办的乒乓球男子世界杯的决赛中,马龙惜败给了张继科。

      马龙的输球,原因很复杂,这里仅说一点技术上的原因吧。

       一、 前三板马龙失机

      1. 发球环节

      发球环节,马龙发球变化太少,整个比赛除了有限的几个反手位长球以外,其他的发球,线路、落点均没有什么变化,全是在张继科的正手位短球,导致了有些球张继科直接等在该位置拧拉。

      反观张继科的发球,变化较多,线路、落点的变化几乎定住了马龙,有些旋转的变化还导致了马龙接发球的质量不高甚至直接失误。

      2. 接发球环节

      由于马龙的发球变化不多,降低了张继科接发球的难度,使得张继科能够采取凶狠的拧拉技术拧出了质量,而且还能拧出意向不到的线路。

      反观马龙的接发球,由于张继科发球的变化,马龙的接发球的难度较高,失去了高质量出手的机会,加上马龙采取的是翻挑这种稳定性和质量都不会太高的方式(最后一个球的失误就是比较好的证明),接发球环节也就落后了

      3. 发球抢攻环节

      发球抢攻,两个人都不是太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反手的相持,这也是这场决赛并不精彩的原因之一。

      总体上看,马龙前三板失去了先机。

       二、 相持中马龙失势

      从以前的比赛来看,马龙是稍占优的,其原因就在于马龙与张继科对拉的时候得分的概率稍高,但这次几乎难见这样的情形,全是反手的相持,而在这个过程中,张继科是占优的。

      1. 引拍位置分析

      反手位的相持,马龙的引拍与张继科是不同的,马龙引拍偏向身体的中间位置,这种引拍的优点在于衔接正手快,这也就是为什么马龙的衔接是世界上最好的原因之一,但这个引拍也有缺点,那就是在发力上不如张继科那种偏向身侧位的引拍。

      2. 击打摩擦分析

      张继科的反手引拍方式使得压板较容易,而马龙的引拍如果要压板较多的话,就需要更多的身体配合,比如更多的收腹。由于压板的区别,张继科可以更好地发力摩擦,而马龙就只能撞击多摩擦少了,稳定性也就不如张继科了。

      所以,仅仅只有反手相持的比赛,马龙失去了自身的优势。

       三、 战略上马龙失策

      通过上面的技术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从整个的比赛策略来看,马龙必须摆脱张继科在反手上的纠缠,发挥出反手击打快、衔接正手快的优势,尽可能地将张继科拖进正手相互抗衡的套路中去,一旦进入这样的抗衡方式,马龙才有胜机,比如中途出现的大比分胜出的局面就是如此,以前胜张继科也是如此,这是马龙要战胜张继科技术上的必然。

      可惜的是,马龙没有将这样的策略贯彻到底,大部分采取的是反手硬对硬的对抗,完全没有打出其特点,也就完全没有发挥出整个由于其技术体系所具有的优势。

      有人说这场比赛,马龙完全不像马龙,道理就在这里。

      从战略来看,马龙失去了策略。

    马龙,加油哦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