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综合技术

  • 分享

    技术动作的“表”与“里”

    黄宗泽 已有 513 次阅读   2013-03-19 11:00
       一次击球,其结果只能表现为命中或失误。失误固非我所愿,“每球命中”亦不可能尽如人意。所以每个打球的人都会寻求合理有效的击球方法并努力练习,每次击球失误以后都会或深或浅地反思一下自己运用技术的得失,你看,比赛中常见有运动员比划自己的击球动作,然后露出不同的表情:或恍然大悟,或懊悔不迭,或迷惑不解。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分析出失误的原由,多数人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已。

     

        击球失误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受迫性失误”,即对方来球的速度、旋转、力量或变化等诸因素之一或多因素的组合完全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这就不在本文的分析之列了(面壁十年,苦练真功吧);其二是所谓“非受迫性失误”, 对方来球水平并没有完全超过自己的能力,但应对失当导致失分。以下所说的“失误”仅指后者。

     

        失误,或者按规则叫“不能合法还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下网”(含触网以后出界,其本质原因与下网是一样的),另一种是“出界”(分为从边线出界和端线出界)。

     

        “下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来球的旋转性质或旋转强度的误判是主要原因,但有些不起眼的因素往往为大多数人所忽视:比如引拍过高,击球方向只能向下,遇上低弧线的球多数下网;重心略偏后而来球软、“不走”;站位过分近台,来球“顶拍”过早击球;……至于架肩、抬肘、翻腕等明显的毛病就不要说了。

     

        至于出界,《乒乓世界》上有人统计过,占多数人失误的大半,这是因为现代乒乓球的主流技术是上旋球。其失误的根本原因也许不是手法,而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地方:比如重心后坐,身体后仰,引拍过低,发力的方向错误……

     

       击球命中,并不一定能说明这次的动作正确,只能说有它合理的地方。例如,球打在拍柄或手指上而后命中对方台面,肯定不能说是正确的击球,但却往往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比较极端的个例,实战中“错误之花结出正确之果”的例子也很常见,然而,依靠偶然性是不能经常取胜的,这肯定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方向,我们需要学习击球的原理,作深入的思考。

     

       击球失误后,单纯从某一点去分析显然是片面的,看很多业余爱好者失分后总是比划一下手法或板形,似乎没有想到其他因素:一次合理的还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注意对方的器材、板形、手法、力量,根据自身的器材、站位,观察来球的弧线、落点,瞬间作出反应,在合适的时机以适当的板形和手法击球。我们要在全面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逐步改进技术动作。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