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 - 乒乓器材大本营
-
几年前,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器材发烧友,每天为了看中的球板、胶皮而备受折磨,不光日思,而且夜梦,于是,偷藏私房钱、找朋友周转、给老婆信誓旦旦的打借条:烧了这一回再也不烧了......36计全都用上了,为了心爱的乒乓,在老婆面前把尊严都丢了,唉!最可气的是不光家人不理解,外行人也煽风点火:就手里巴掌这么大块木头,就要一方木头钱?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老婆嘴上动刀子,但最后胜利的总是我,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光看见我花钱,没看见我从不得病吗?我要是郁闷的住了院,这俩钱,住院费都不够!接着作痛苦状,每日里唉声叹气,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拖着老婆一起乒乓,老婆劝不动,策反孩子最有效(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现在的我,已经退烧了,但还没有止烧,回想起这几年“发烧”的经历,真是有苦涩也有甜蜜,试着写点感受,送给曾发烧、现发烧、将发烧的球友。
首先要明确,我们为什么会“发烧”呢?这个我认为很简单:因为爱上了乒乓球。恋爱有恋爱症候群,“发烧”正是爱上乒乓的一种表现。就像外行人说乒乓发烧友精神病一样,我也固执地认为花成百上千元去听某些连字都吐不清的明星演唱会的人是精神病,不爱乒乓的人,是不会发烧的。我们为了完善自己的技术而追求理想中的神拍、神胶,每日里挖空心思、穷尽所有反复配置,在疯狂热爱后,感情战胜了理智,不由自主的“发烧”了。这其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过不断地折腾,我们的乒乓球知识越来越丰富,技术一点一点地提高,从初恋、热恋到最后娶妻生子,终于修成正果。所以我说,器材“发烧友”是一群热爱乒乓的真汉子、真姐妹。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一不小心接触到乒乓球,悄无声息的中了毒,一点一点地掉进了乒乓的陷阱。从不认识,到初接触,喜欢她,爱上她,为她疯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烧”也是这样一点一点攀升的。可能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都一样:热恋她并且为她痛并快乐着!我们在各个论坛上看各种器材评测,在球馆中与众球友谈论器材,研究器材,吃喝拉撒睡24小时脑子里都是器材!器材!器材!“高烧”使我们丧失了理智,认为拥有某位球星代言的装备就能拥有和他(她)一样的技术,结果呢?烧了一支又一支,用了一款又一款,这期间,我们变得异常敏感而且很没耐心,一套装备到手,打了一两次,就觉得它不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再烧...如此周而复始。商家看透了发烧友的心理,在自己的宣传手册、商品外包装、广告中穷尽各种华丽的词藻,诸如“完美”、“全面”、“最佳选择”等词汇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一次又一次地掏光了我们口袋里的银子。于是,戒烟、戒酒、谢绝一切应酬、兼职赚外快......挖空心思为乒乓!
人是不可能永远处在“高烧”状态的,一旦在遭遇了技术瓶颈或被一位拿着自己不认识的球板的高手痛扁后,屡战屡败的发烧友也会逐渐变得清醒起来:为什么我的技术在换了无数器材后还得不到提高?为什么我用世界冠军的装备还斗不过一个土八路?诸如此类的问题又开始占领制高点,脑子一有空闲,它们就浮出水面,手里还要比划着配合几下。这是,理智按着感情的肩膀慢慢爬上来,我们开始比较清醒地审视自己,终于有一天弄明白了:技术是王道,适合自己最重要!于是又从烧过的器材中挑出最得心应手的一套,潜心修炼,在尝到好技术带来的甜头后,“烧”也慢慢的退了,于是又现身说法,对身旁的发烧友提出善意的劝告。
“发烧”的利与弊大家已经讨论了好多了,有人说烧器材不容易培养手感,不利于技术的提高,但我认为,业余爱好者是以快乐乒乓为前提的,发烧带来的快乐要远远大于它换来的痛苦。上学是要交学费的,为了心爱的乒乓花几个学费还是应该的,如同春蚕作茧,凤凰涅槃,不“烧”怎么能换来大彻大悟的幸福呢?不“烧”又怎么会知道哪种配置最适合自己呢?享受烧拍的过程最重要。烧过之后的你,每天在工作、劳动之余,挥动心爱的球拍,享受乒来乒往的乐趣,挥洒出一身轻松,多惬意?如果你拥有一套高端的装备还能拥有高超的技艺,那就一举两得了:不但炫耀了器材,最重要的是能吸引球馆里漂亮MM的眼球!爽!
烧无止境,即使是自以为退烧的球友还是免不了要“烧”的,为了苦苦追求的“完美”,忍不住隔三岔五还是要小烧一把的。而现在无机时代来临了,想不烧更是难上加难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发烧而求索。
最后给大家一点建议,记一本乒乓流水账,把每次购买的器材记录下来,过几天写上几句试打的感受,等到年华老去,翻出来好好回忆一番,也写一本回忆录,题目就叫做《我的乒乓路》。
收藏|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