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直板打法出路何在

已有 301 次阅读    2019-11-22 09:45

转自北京孟大夫

当今直板,正手能力决定了成绩的上限,反手能力则决定了成绩的下限,而前三板技术,则是能够出成绩的基础。

本次奥地利公开赛亮点不少,作为年度最后一站白金赛事,各路高手云集,7局大战此起彼伏、扣人心弦,比赛确实称得上是精彩纷呈。但最让我惊喜的是两位直板选手黄镇廷和赵子豪在1/4决赛的对决——我甚至已经记不起改为40+大球后,上一次直板选手在国际赛事中会师是何时了。

自直板打法在专业队员里成为小众,而许昕之后国乒少有直板小将打出良好战绩,因此这一场对决让人感慨良多。

赵子豪此站公开赛表现极为亮眼,从资格赛打起,一路连过王楚钦、林高远等世界冠军,斩落黄镇廷、雨果·卡尔德拉诺等外协会名将,一黑到底杀入决赛,提前确保了金牌收入国乒囊中。

从比赛的表现来看,赵子豪的打法还是很有特点的,他的发球变化很多,前三板技术比较细腻,正反手衔接速度快,反手相持不退台且落点意识很好,正手杀伤力相对较弱,但命中率比较高。我个人认为,从赵子豪的技战术里,可以看出直板打法发展方向的一些端倪。

我们先把目光倒转回直板反胶打法最为高光的时代——“二王一马时代。当时最杰出的两位直板选手马琳、王皓的主管教练都是吴敬平指导。所以,我最近把吴敬平指导所著的《乒乓球直板反胶打法训练》(20083月第1版)翻出来复习,书中提到吴指导以前的一个观点:直板反胶打法的最佳模式是马琳的正手、王皓的反面、蒋澎龙的推挡。

但吴敬平指导也在书中对自己以前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他认为直板反胶打法在与横板的较量中始终处于下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反手位直板的推挡在同横板打法的较量中始终处于下风;而用建立两套神经联系(注:此处两套神经联系是指推挡和横打)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一套神经联系更为实用,也更容易被运动员所掌握。因此,得出的结论是:王皓这类打法的运动员不需要推挡。

那么王皓的打法在当时(2008年左右)就代表了直板反胶打法的发展方向,那么王皓的打法是怎样的呢?书里写到:王皓的打法是介于直板与横板之间,它既保持了直板手腕灵活、台内球好的特点,又具有横板相持能力强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直板反面的个性特点。但最大的问题是中路,由于没有推挡以及握拍的原因,中路的防守漏洞比横板还大。

而实际上,到了王皓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中路的防守漏洞通过步伐移动+正手快带/反手反撕基本上弥补上了,王皓也达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巅峰。而由于王皓这类打法的成功,以至于往后一代甚至几代的直板选手,反手几乎都是全横打。

时过境迁,十余年过去了。通过这些年国乒几代直板选手的实践,直板打法也有了一些发展。我个人认为现在直板反胶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马琳的前三板+王皓的反手+许昕的正手。

当然,同时具备这三项世界顶尖直板选手的特长技术,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上三项只需具备其一,便是一流的选手,有望冲击世界前十;具备其二,便是超一流的选手,具备了冲击世界第一的实力;具备其三,我私以为已然是天下无敌的境界了。

那既然这三项不能同时兼备,我们就应该有所取舍,必须在这三项当中排出一个适当的优先顺序,以便更为合理分配地分配时间精力,以便达到更好的实战效果。

这三项里,我认为对于直板选手来说,如马琳般的前三板技术是最为重要的。举世公认直板的台内球处理比横板的台内球处理更为灵活多变,更具优势。尽管拧拉技术的普遍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个优势,但并没有完全抵消这个优势。(而且我个人认为,拧拉技术也属于前三板技术里的一个分支,直板的拧拉和横板相比,各具优势并不下风)

这点在这次奥地利公开赛中,以赵子豪VS雨果·卡尔德拉诺的对决表现得最为明显。赵子豪就是抓住雨果处理台内球粗糙的这个软肋,用灵活多变的发球限制了雨果强大的拧拉,而接发球轮以细腻的摆短结合拧拉/挑打,达到了自己率先上手进攻的战术效果。而雨果如同被捆住的大闸蟹,一身强悍的相持能力几乎无从施展,最终吞下了被赵子豪4:0横扫的苦果。

此外,黄镇廷VS梁靖崑那场对决,双方决胜局战成8:89:910:10平,在如此胶着的战况下,大圣也是通过台内球率先上手,最终战胜了拥有强大相持能力的大胖。再联想到世界杯团体赛大胖与郑荣植那场像心脏撕裂了又给缝合上的对决,为何大胖每赢一分都显得如此艰难而郑荣植拿一分却显得很简单?这就是因为大胖前三板技术太粗糙,整场比赛都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可以说如果大胖的相持能力再弱一点,或者郑荣植的前三板再细腻一点,也许比赛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再遥想到今年年初的布达佩斯世乒赛,那时伤愈复出的马龙,在膝盖受伤限制跑动的阴影下,原本强大的正手相持能力可以说只剩下了三成功力,当初的强项成了短板。但马龙依旧凭借强大的前三板技术,创造了世乒赛三连冠的奇迹。

今年的世乒赛,马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一场比赛中,连续变换了四套发球,在对手还在懵圈的时候,就已经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比赛。试问当今的直板选手里,还有谁能在比赛中拿出四套成熟的发球抢攻体系?

前三板技术是我们国乒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是国乒克敌制胜的传家宝,更是直板打法的灵魂所在,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今年年初地表最强12队内大循环里,直板打法成绩最好的薛飞(第3名)和成绩垫底(倒数第1)的赵子豪,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却截然相反,赵子豪两次打进公开赛的决赛,而薛飞却仍深陷资格赛泥潭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遇强也强、遇弱不强的原因何在?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前三板技术的差距上。

而直板打法的第二个要点,我个人认为是如同许昕一般强大的正手杀伤力。反手得势,正手得分,这是乒乓球届从业余选手到专业队员都普遍认同的规律。纵观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四位直板打法金牌得主(刘南奎、刘国梁、柳承敏、马琳),都是正手能力非常突出的选手。当今的世界第一正手许昕,更是把正手能力上升到了台内挑、近台抢拉、中台连续攻、远台反拉的全方位攻防一体的境界,十分赏心悦目。

直板打法由于握板方式的原因,加上更为灵活多变的前三板技术,在正手进攻端比横板更容易获得抢先上手的优势,但在连续进攻当中的稳定性较横板稍弱,因此要求直板选手追求更高的正手进攻单板质量,尽量减少多回合的相持。

而正手杀伤力也是赵子豪比较明显的短板,他两次杀进公开赛的决赛,却都只能屈居亚军,正手进攻不能打穿小胖和张本智和的防御,进入相持阶段后处于绝对劣势,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若赵子豪能够进一步提高正手杀伤力,我相信他的成绩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得正手者得天下这句话依然没有过时,尤其对依赖正手进攻为主要得分手段直板打法来说更是如此。哪怕是直板横打的集大成者王皓,在2004雅典奥运会负于柳承敏之后,也是通过加强正手的进攻能力,重回巅峰。

最后,直板打法的第三个要点,是立足近台、快速连续、落点灵活的横打技术。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一是近台,二是快速,三是落点。从王皓退役后这些年来直板打法选手的实战成绩来看,证明了40+时代直板横打在与横板反手的对抗中,总体上而言依然是略处于下风的,但也不至于毫无招架之力。在中远台能够用直板横打反拉压制横板反手的,目前也只有王皓一人。

而在40+时代,球的速度变慢、旋转变弱、弹跳变高,要求乒乓球运动员的站位更近靠前,以便更好的迎前借力发力,提高球的质量。如本次奥地利公开赛上将小胖逼至绝境的波尔,就是坚持不退台,用高质量且稳定的反撕/快带,极大地压缩了小胖的发力空间,造成小胖很多的无谓失误。

包括今年状态爆棚的许三金,在反手端也是主要以加强近台快撕两个大角度的能力,作为正手进攻的过渡,避免强行侧身进攻导致正手漏洞过大。

而赵子豪的直板横打反手相持不退台且落点意识很好,在今年保加利亚公开赛男单决赛与张本智和的对决中,赵子豪以快打快在反手对抗上并不下风。在奥地利公开赛与雨果这类反手实力极为突出的选手对决时,赵子豪反手位在近台快节奏的相持,也使雨果出现了很多无谓失误。

因此,我个人认为直板横打只要做到近台加力变线调动对手为正手进攻创造机会的程度即可,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雕琢前三板技术和强化正手进攻能力,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直板反胶打法的发展方向,我斗胆提出一个个人的观点:正手的能力决定了成绩的上限,反手的能力则决定了成绩的下限,而前三板技术,则是能够出成绩的基础。

作为一个打了三十多年直板的纯野路子业余爱好者,我还是衷心地希望直板打法能够有更多的创新突破,指导越来越多的直板选手能够在国际赛事上崭露头角,向全世界展示直板打法的独特魅力。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