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鼎丰盛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乒乓》杂志读后感

    幽齐 已有 270 次阅读    2013-08-03 06:38
    乒乓杂志读后感
        拿到杂志一个星期了. 仔细研读了一遍. 有收获, 与大家分享一下.
    先说杂志外观:
        改版后,杂志的印刷和图片质量都很高,有点像奢侈品杂志. 排版也不错, 与大量图片结合, 看起来不累. 只是第80页和81页石磊做示范的图片,衣服和背景有些靠色,虽然能看清楚, 但是不悦目. 我很喜欢第110页将改错进行到底的示范图片,虽然是儿童示范,但成人打球很多人有杂志上要纠正的的错误姿势,对比矫正非常一针见血;第69页的张继科技术动作分析图片也很养眼,上面的技术动作线路标注让理解动作姿势一目了然.这使我们这些向往职业运动员漂亮动作的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有了最直观的近距离感受. 在此谢谢编辑朋友. 对于封面和封底的折页, 我觉得有些累赘, 封面很容易卷边,翻起来有些不便, 能否考虑中间折页,或是只在封底折页. 虽说瑕不掩瑜, 无伤大雅,但是我想既然是免费试读,还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 一并提出意见,望杂志社的朋友酌情考量.
    再说内容:
        总体感觉这是一本面向广大民间乒乓球爱好者的杂志.定位很好,  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例如"换只纤维板" 这篇文章, 对于业余选手,更具体的说是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乒乓球爱好者而言,是个及时的知识补充.把一些著名的球板型号介绍给大家, 对大家选择自己的"武器"是个参考.因为大家几乎都换过几块底板,也都换过套胶,但它们的材质到底如何,代表的是什么性能. 都是一知半解而已. 甚至直到现在我也不知林巴木, 阿尤斯木,和寇头木是怎么回事, 玻碳纤维,芳碳纤维和ZL纤维有什么区别,很希望今后贵杂志有更详细的介绍. 而针对套胶的文章, "无粘性,不正手", 就更直观了,有技术图表统计,特别是第56页和第57页的标靶图比较, 一目了然.可见编辑做足了功课. 其实对乒乓器材深层介绍的技术文章更能吸引厂家的目光, 一举两得. 
        
        “ESN:闷头挣钱”这篇报道让我开阔了眼界, 图片很有说服力,犹如身临其境。 首先ESN公司的创始人曾是德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 也是一位化学工程师, 这让我挺惊讶。从创立公司的1991年, 经历了两年才出成品, 经历初品失败的六年后又成功复出,就更让我吃惊了。它的研发, 管理和合作环节更让人印象深刻。同样是代工场。它怎么就让人那么心生敬意呢! 估计是报道的好吧。玩笑, 玩笑!
        
          我还喜欢专家指导和国手问答这两个栏目, 对于我这样的乒乓痴迷者.国手就是明星级的人物(崇拜他们的技术),神往而不及, 通过这两个栏目, 我知道了马琳三天就换一次套胶,一年换一次底板.(真够专业的!! 羡慕,羡慕!), 还知道了女子练宁拉技术也是必须的.呵呵,路漫漫其修远兮......
       
        "玩球有道" 小李飞刀教练的点拨也很吸引我, 两板球套路描述具体, 练习方法详细, 能够马上实施.
       
        "10分钟学会发下旋"这篇文章太实惠了, 看过石磊打比赛, 也见过对手吃他的下旋球, 这回知道是怎么练出来的了.有技术要点罗列, 有连贯图片示例,有课后作业提醒, 就看你自己的了.练习吧!没有捷径。
        
         最后说一下我认为难能可贵的两篇文章, 一,"新材料球遭遇专利门",  报道的够深刻, 文风严谨, 滴水不漏. 摆事实,还是摆事实.  把疑惑和新材料球的现状如实告诉读者, 任由读者去思考和判断。 二,"沙拉拉, 他和他的乒乓王国" 有点像纪实文学,写得跌宕起伏,让我这个只关注比赛, 不关心乒协的人猛醒了一次, 哦.....敢情人无完人啊!
     
         总之, 我的感觉是《乒乓》是一本装帧精美,内容相对全面且有深度,能够吸引广大乒乓球爱好者阅读的上乘杂志。 20元的价格适中吧, 自我感觉而已。
     
         谢谢《乒乓》杂志社给我这个试读的机会。 确实受益匪浅。 也谢谢开球网这个平台, 没有你们, 我也收不到这本杂志。 
     
         ps:第108页中栏第七行多了个'2'字。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